悠悠民生,健康最大。
从医疗资源供给持续增加,到医疗服务能力和医疗服务效率不断提高;从群众患病找医生,到享受签约家庭医生上门服务;从看病远、看病难,到覆盖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建立;从排队就医长途奔波到“智慧健康”体系建设……
健康无小事,卫生健康事业更是事关民生福祉,增强人民体质、提高健康水平已成了我市民生工作的重中之重。
整合共建 统筹推进
“在市第一人民医院的帮扶下,第一医疗健康服务集团温泉镇分院的诊疗水平明显提升了,老百姓对我们也更认可了。特别是温泉老乡连乐峰主任,多年来经常回到家乡义诊,反哺群众、造福乡亲,在技术上对我院医护人员更是倾囊相授,使我们真正感受到了医共体大家庭的温暖。”5月15日,提起我市的医共体建设,温泉镇分院院长焦慧轩深有感触。
近年来,我市坚持“县强、乡活、村稳、上下联、信息通”的建设思路,精心谋划、全面部署,深入推进县域医疗卫生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构建分级诊疗、合理诊治和有序就医新秩序,群众医疗健康服务获得感不断增强。
优化资源布局。出台了《汝州市紧密型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实施方案》,坚持政府主导、卫健牵头、部门联合,组建由二级公立医院牵头,以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所属村卫生室组成的4家医疗健康服务集团。在此基础上,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紧密型医共体建设工作的通知》,将具有特色诊疗优势的社会办医医疗机构加入对应医疗健康服务集团管理,加强公立医院和社会办医协同发展,转变各自为营、碎片化无序竞争,逐步形成模式集团化、管理一体化、服务连续化的新格局。
完善管理体制。组建了由市长任主任,机构编制、发展改革、财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卫生健康、医保等部门组成的公立医院管理委员会,统筹医共体建设的规划布局、投入保障、人事安排、政策制定和考核监管等重大事项。成立分管副市长为主任,卫健委、疾控中心及各医疗集团书记、院长组成的医共体监事会,负责医共体日常运行工作。按照优化、协同、高效的原则,各医疗健康服务集团建成“一办四中心”(医疗集团办公室、医疗管理中心、医保监管中心、财务核算中心、公共卫生管理中心),健全定期协商的议事决策机制,推进“七统一”管理,医疗机构从过去“单体”发展,逐步转变为集团“联体”发展,县域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和使用效率进一步提升。2020年,全市县域就诊率提高至90%以上,县域内基层就诊率达到65%左右。
强化政策合力。印发了《关于年度部门预算编制管理工作的通知》,实施“以月控年、总体平衡”的财务预算编制管理,逐步降低负债,积累发展基金,促进医疗机构持续良性发展。建立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结构合理的人才激励约束机制,实行县招乡用、乡聘村用等人才引进、使用和管理办法,全市85%以上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现职工养老金缴纳全覆盖,医疗卫生人才获得感、认同感持续提升。完善医疗机构双向转诊管理规范,畅通医共体内部上下转诊绿色通道,推行医共体互认临床检验报告,2020年医共体内转诊量同比上升19.43%;城乡居民异地就医工作实行统一管理,具体经办业务由第一、第二、第三医疗健康服务集团集中会审、统一把关,2020年县域外转诊人次同比下降16.7%。合理制定和调整医疗服务价格,不断理顺医疗服务比价关系,2020年医疗服务收入同比增长1.13%。
加强信息支撑。启动了“健康汝州”大数据应用平台建设,打通市、乡、村三级服务体系与医疗、医保、医药、医养等健康领域,推动实现医疗健康相关部门、医疗卫生机构之间信息数据互联互通、共建共享,目前平台项目已完成发改委立项,进入财政审批程序。大力发展远程医疗服务,以医疗健康服务集团牵头单位为纽带,向上与三级医院对接,向下辐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村卫生室,让优质医疗资源沉得下、用得起,目前已累计开展远程心电、远程影像、远程血压、远程会诊等远程医疗服务17.3万例,其中远程心电已覆盖所有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远程彩超共筛查5.7万人次,阳性率60%左右;进一步提升基层诊疗能力,最大限度惠及百姓,群众看病就医便捷化、满意度不断提升。
医防融合 不断完善
“现在看病真方便,从俺家到医院只需要十来分钟,以后再也不用早出晚归地到大医院挤破头看病了。”家住寄料镇的刘大爷,今年70岁,患糖尿病10余年,因一直没有规律治疗,出现了并发症。为此,他每个月都需要去市人民医院复诊。而寄料镇离城区较远,坐公交车一个来回需要3个多小时的时间,每次早上6点刘大爷和家人就得从家里出发。
在得知市人民医院的专家来到寄料镇卫生院帮扶坐诊后,可把这一家人高兴坏了。他的儿子兴奋地说道:“市里医院的技术高、服务态度也好,这几个月以来,俺父亲的血糖一直控制得比较稳定,专家的到来可真是老百姓的福音哪。”
改革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我市加强实验室建设,提升核酸检测能力,市第一、第二医疗健康服务集团牵头医院及市疾控中心、市骨科医院P2+PCR实验室相继通过验收并投入使用。整合优势力量、统筹管理机制,组建新冠肺炎应急队伍,其中包括150人的流行病学调查队伍、150人核酸检测队伍和150人的消毒消杀队伍,全市重大传染病、突发疫情监测预警、现场流调以及核酸检测、消毒消杀能力大幅提升。充分发挥“城乡防疫一体化、资源管理一体化、医防融合一体化”医共体体制优势,迅速反应、高效作战,筑牢织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网,第一医疗健康服务集团成功救治全市唯一的新冠肺炎确诊患者,相关密切接触人员全部得到及时有效防控;第二医疗健康服务集团派出10名护理业务骨干驰援武汉,累计收治新冠肺炎重症、危重症患者39人;第三医疗健康服务集团组建医疗队奔赴北京、郑州,圆满完成口岸入境人员的分流转运工作。健全工作机制,强化安全保障,根据医共体资源布局,设立21个乡镇接种点、6个城区接种点,成立疫苗接种机动小组,并由牵头医院组建多学科诊疗团队,派出医师护士驻点保障,完善疫苗接种、转诊会诊、应急救治等无缝衔接工作机制,全面推进新冠疫苗接种工作,目前已接受预约接种31.2万人次,完成接种1.38万人次。
提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强化医疗健康服务集团主体责任,牵头单位加强专业指导,实施一体化管理。2020年,全市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率达到94.4%,65岁及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率达到70.02%,免费产前超声筛查率59.63%、血清学筛查率64.13%,新生儿两病筛查率96.23%、听力筛查率96.2%,免费“两癌”筛查率100%,一类疫苗接种率均超过国家标准。
做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加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内涵建设,组建由全科医生、护士、公共卫生服务人员、村医组成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147个,医疗健康服务集团牵头医院将优质医疗资源以及疾病防控、妇幼保健等公共卫生服务和中医药服务融入签约团队,逐步形成“未病早预防、小病就近看、大病能会诊、慢病有管理、转诊帮对接”的服务模式。2020年,完成签约81.1万人,签约率83.7%,其中老年人、慢性病病人等重点人群签约率达到61.1%。
推进健康素养促进行动。推动健康理念融入各项政策,深入乡村、学校、医院、厂矿、家庭等,广泛开展健康知识科普,引导群众建立正确健康观。以烟草控制、健康素养66条为主题,组织开展健康促进单位创建活动,目前医疗健康服务集团牵头单位市第一人民医院、市人民医院、市中医院被授予省级健康促进示范医院。扎实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巩固国家卫生城市创建成果,成功通过届满省级复审验收,目前全市共创建国家级卫生乡镇1个、省级卫生乡镇9个、省级卫生先进单位83个、省级卫生村46个、省级小区3个。
资源下沉 提升效能
“以前去趟市里十分麻烦,现在多好,又快又方便,还有市里专家给看病理报告。”日前,对于乡镇卫生院的改观,在大峪镇分院内科病房住院的村民李大爷满意地说。
“同质化管理大大提升了患者的就医满意度。”市第三医疗健康服务集团总院副院长连书现说。为更好地推动优质医疗卫生资源优化整合、统筹调度,市中医院医疗健康服务集团成立以来,与下属各分院远程会诊中心对接,利用互联网把基层卫生院和集团总院数据库连接到一起,三分钟内就能实现数据上传。也就是说,当你在家门口做检查时,县级医院的专家正通过网络同步诊疗。
加强县级医院能力建设。我市全面实施区域学科错位发展,各医疗健康服务集团全力推进呼吸、重症监护、心脑血管、精神卫生、老年医学等专科建设,共打造重点(特色)专科31个,逐步形成了以省级临床重点专科为主体、市级临床重点专科、中医特色专科为基础的全市临床重点学科新体系。扩大优质医疗资源覆盖面,市第一人民医院成功创建“三级医院胸痛中心”“三级医院卒中中心”“三级医院创伤中心”建设达标单位,晋级三级综合医院;市人民医院成功创建“三级医院胸痛中心”“三级医院卒中中心”建设达标单位和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标准化建设达标单位;市中医院晋级三级中医医院;市妇幼保健院创建二级甲等医院进展顺利。2020年,全市出院患者三四级手术比例33.07%,同比上升2.23%。
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充分发挥医共体的帮扶带动作用,通过项目协作、设施投入、专科共建、专家坐诊等多种形式,提升成员单位医疗服务能力与管理水平。2020年,牵头单位累计下派专家坐诊823人次,开展义诊活动107场次、服务10.7万人次,组织业务培训125场次、培训1.35万人次,接收成员单位业务骨干进修学习522人次。通过医共体建设,把更多优质医疗卫生资源引向基层,目前全市已有5家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能力达到国家推荐标准,12家达到基本标准;纸坊镇卫生院产后康复中心和儿童洗浴中心建成投入使用,年增收入达到20余万元;市第三人民医院发挥温泉资源优势,坚持康复、疼痛专科引领,医院收入实现扭亏为盈。
促进中医药传承发展。全市所有二级综合医院、妇幼保健院以及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部设置中医科和中药房,能够提供6类以上中医药技术方法,124家村卫生室能够提供4类以上中医药技术方法。基层医疗机构完成中医馆建设5家,二级以上中医院中医病床总数950张,一级中医院中医病床总数200张,平均每万人口约7.9张,全市基本形成了以第三医疗健康服务集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为骨干,村卫生室为网底的中医药服务体系。2020年,市中医院建成中医治疗室12个,开展中医护理特色诊疗项目20项,年收入达2000余万元;与河南省中医研究院合作研发治疗心血管疾病的“芪参强心丸”“瓜薤通痹丸”成功通过审批;成立“高双名老中医专家传承工作室”,重视发挥名老中医的引领传承作用,每年出师至少10名中医药人才;带动大峪镇卫生院中医药项目收入达到15.2万元,增幅96.7%。全市中草药种植面积和品种不断增加,其中龙山百草园和硕平花海千亩林下中药材项目,总种植规模达5000余亩。
民之所系,政之所向。通过实行一系列举措的有效实施,全市医共体各成员单位的医疗服务能力得到明显提升,逐步实现了“小病不出村,常见病不出镇,大病不出县”的目标,老百姓就医获得感得到明显增强,书写了一张亮丽的健康汝州民生答卷。
融媒体中心记者李晓伟 通讯员张乐乐 王文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