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胡兰式的抗日女英雄抗日先锋郭狮子上接第2813期清醒的姚崇放飞的金碗
第03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2818期:第03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1-04-16

上接第2813期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上接第2813期)作为正定县的当家人和代表,近平同志做到了“和以结缘”。改革开放初期,正定亟待冲破传统农业发展路子。如果说破旧是内在观念的突破,那立新则离不开倚重环境和借助外力了。借助当时尚无隶属关系的石家庄市的外力,是近水楼台。1984年,通过多方工作,石家庄市向正定提供了94个协作项目,在新上项目中安排农村劳力2000多人。在河北省第一个县级“技术信息交流交易大会”7天会期中,正定获得外地提供的专利项目和科技成果1500多项。正定顾问团的建立,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热线联系,与石家庄市的紧密联系与合作,乃至于北上霸州、南下江南先进地区的考察、取经及友好往来,都为正定实现大发展添加了新动力。

采访组:正定有悠久的历史,习近平同志在正定的文化和文物保护方面都做了哪些工作?

王志敏:正定是一座古城,历史是这座城市的脊梁,文化是这座城市的魂魄。近平同志到这座古城工作,让他的文化情怀和这座城市包容厚重的文化底蕴产生了交集。

来正定之前他就从各方面对正定有所了解。真的来了,正定历史的厚重、文化的灿烂、遗存的辉煌乃至风俗的淳朴,让他感触更强烈,让他从心里对这座城市、这块土地、这里的人民产生一种亲切的感情。正是有了这样一种情感,在对这座古城文物的保护上,他投入很大心血和精力。县里部署对全县文物进行了大普查,让古建、遗址家底有了一册明细账,并且立起了统一标志、区划出保护范围、纳入城市规划。保护古树,让古槐、古松、古柏都登记造册,享受了围栏以护的待遇。编写出版和传播《正定古今》,让正定古城更好走出去、传开来。任命能文能政的著名作家贾大山担任文化局长,让文化系统有了一个叫得响的领军人物,文化事业得以更上一层楼。总之,凡有涉古城、有涉文化的事情,都无一遗落地列入正定发展的工作日程。其实何止于此,遇有繁难问题,他还要亲赴亲为。为解决天王殿、弥陀殿、戒坛文物修缮的资金短缺问题,他不知往省委、省政府跑了多少趟!

对于历史文化,若说他是根植于心,对于革命传统则可说他是脉衍于情了。革命成功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在正定,这不易之情化作了传统教育的载体与课堂。在他提议下,第一个党组织诞生地、岸下惨案发生地、赵生明烈士牺牲地等革命遗址,都以县委、县政府名义立了碑碣、置了匾额,以培树不忘国耻、弘扬传统的正气,激励同仇敌忾、强我中华的精神。

1982年春,近平同志刚到正定,看到县委大院的两棵苍郁古槐,感慨由生,专门嘱托办公室同志核实树龄,护以围栏,树以标牌,述以文字,因而有了古槐春秋之文字,立于两槐之址。通过这件事,他的文化情怀、文物情结,可得一窥。

采访组:习近平同志对正定的牵挂一直延续到今天。请你们谈一谈,他赴福建工作后直到现在,与正定还有什么联系?

王志敏:1985年5月,近平同志离开工作3年多时间的正定,赴任厦门。正定,是他离开中直机关下基层工作的第一站,在他一路走来的记录里,正定成为他真正从政的始发地、真正当领导干部的起点。其实,他的正定情怀绝非只是因为始发地和起点,更是因为这块土地和这里的父老乡亲,因为他以心以血辛劳耕耘的那份感情,为正定的一草一木打上了相知相亲的乡情印记。

2013年7月11日,近平同志在河北视察工作期间重回正定。在看望30多年前县委班子一起工作的老同事时,他饱含深情地讲了这样一段话:“我在正定工作3年,离开正定28年,这个过程就成了我人生永久的一种联系,实际上我离开正定以后,跟正定一时一刻都没有脱离联系。这就回到一个宗旨上。我们干的是党和国家的事业,党和国家事业的宗旨是什么?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也就是我们现在讲的以人民为中心,这种联系就是天经地义的、顺其自然的……所以,跟你们在一起,我感到很亲切,很自如,我们的心是相通的,是连在一起的。”

(未完待续)

中央党校采访实录编辑室著

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河南日报 

Copyright © 2011 今日汝州智慧全媒体数字报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汝州市老二门街南段   邮编:4675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