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其耐叨,花生米在酒桌上号称“东方不败”。
花生米适合众人餐,也适合一人饮,江湖独步,左右逢源,是名副其实的“江湖菜”。
既上得了厅堂,又下得了厨房;既可以阳春白雪,又可以下里巴人。喝酒人的江湖情结,全在一碟花生米里。
“江湖夜雨十年灯,人生能有几相逢”的慰藉,颇含花生米的味道。孤独时刻,异乡的夜,一盏白炽灯,一碟花生米,一杯家乡酒,足以书画一个人的江湖。
花生米的高光时刻,莫过于各具特色的城市夜市。无论是水煮还是油炸,寂静或喧闹的夜,花生米,总能化为豪气和思念的下酒菜。
然而夜市,不过是花生米运用之妙的一个缩影,我们能吃到的江湖美食,大都有一抹花生米的灵动音符;而如“醋泡双生”、“孤独求败”等等“升级版”,这些更为清雅的风味……花生米着实担当其中的“灵魂主唱”。
最江湖也最生活的花生米,打开了酒徒的生活之味,更是中国美食味道的底子。腰斩《水浒传》的文学评论家才子金圣叹在被陷害临终时说过一句遗言:“花生米与豆腐干同嚼,有火腿味”,颇具生活雅趣。
所谓吃香喝辣,辣入喉的白酒配上香脆的花生米,越喝越香。
夏日炎炎,街口路边摊,几瓶各色啤酒,一碟花生毛豆,就能和朋友畅谈一夜。普通小饭馆,或者家庭聚餐,或者独酌,陪伴美酒的“最佳伴侣”,一定是那一碟花生米。
有好事者曾经分析过,为什么下酒菜里常常出现花生米,是因为中餐的各类菜出品时间不同,先上一碟花生米,宾客就可以举杯畅饮,等到菜色上齐,花生米可能还没吃完。同时,边喝酒边吃花生米,还可以先填填肚子,避免空腹喝酒。
成为夜市标配,花生风头无两。同时,豆浆配油条,西红柿炒鸡蛋,方便面下调料包,中国人的设定里,就认定喝酒该配花生米。
而所有下酒菜中,油炸花生米出现的频率最高,主要是制作方法简单快捷实惠。
如果是在家庭,油炸花生米和饭店里做法是不一样的,家庭版油炸花生米,实际上不用放那么多油,步骤也很简单,花生米洗净晾干,放入锅中干炸一会儿,除其水分,直到锅内花生米变色,开始出现连续噼噼啪啪的响声,就可以关火出锅了。刚出锅的花生米,可以趁热倒入一小勺白酒,搅拌均匀,这样的花生米不仅含有酒香,而且更加香脆。等花生米凉透,撒上少许盐,就可端盘上桌了。
有的地方不放盐放糖,而北方人口重偏咸口,大多数油炸花生米都放盐。无论是咸还是甜,花生入口那一声“咔嚓”,成为最灵动的瞬间。
花生米的香脆口感,不仅能大大提升吃货们的愉悦感,其浓郁的香气,还能对酒香进行弥补。嚼着花生喝酒,酒的刚烈化解在了花生米富含油脂的柔情之中,酒香会在口腔中扩散到最佳境界。像花生这样浓郁厚重的香味,才能在酒香中脱颖而出。
为什么歪果仁喝烈酒喜欢加冰、加水、加各种饮料,中国人什么都不加?因为他们喝酒不下花生米。有人调侃,和一个中国人绝交的最好办法就是,请他喝酒,别备花生米。
而水煮的花生,则是另一种风格。用盐水、辣椒煮熟的花生,风味极具独特,据说著名的美食家蔡澜先生尝到,都不禁惊呼:“鲍参翅肚,走开一边吧。”
人声鼎沸的夜市上,带皮水煮的花生剥去外壳后,果仁浑圆滋润,香味愈发醇厚浓郁,汁水饱含食材本味,夹三两粒入口,忍不住食指大动,不消片刻,一碟花生便只剩下空壳。夜深离场时,间杂倒在桌下的,除了横七竖八的酒瓶,往往还会有一层厚厚的花生壳。
由此证明,花生是一种很有江湖气的食物。
花生的起源地,目前仍是说法不一,有的说明末清初来自海上丝绸之路,从南美经菲律宾漂洋过海而来。有的从考古花生化石,唐元时期的著作中已经出现对花生的研究:“花生,味甘微苦性平。”据此研究认为,花生也可能原产自中国。
这样无关疼痒的争论,交给所为的专家去研究吧。但不管其来自何方,花生自古以来都受到民众喜爱。
这一条数百年的美食长路,在有了花生后,则变成了一条通向酒局的“金光大道”,民国时期的文人墨客,以花生米配酒为雅趣。
花生又被称为长生果,有一定的食疗功效,同时,民间很多婚礼上新人床帐上常常放上花生红枣桂圆之类,取花生好生养之意。如此好吃又寓意圆满的食物,不仅仅是一种零食,也是民间烹饪的主要食材。作家古龙在小说《边城浪子》里塑造了一个剑客杀手路小佳,最喜欢吃花生,他说:“我喜欢杀人,也喜欢银子,因为不杀人就没有银子,没有银子就买不到花生。”对爱花生如痴的侠客来说,只要有花生,不吃饭也没关系的。
作家许地山的著名散文《落花生》就写了全家人一起播种收获品尝花生的喜悦与满满的收获。曾入选小学六年级课本的一篇课文《一夜的工作》里讲述周总理日理万机,深夜加班工作,就是一小碟花生米,花生米并不多,可以数得清颗数。而爱吃花生的陈云每天吃花生米,都是不多不少,正好十三粒。因为陈云同志身体虚弱,吃花生米是养生之举。
一粒粒的花生米似乎穿越时代,穿越文学,又具备着别样的人文情怀。
花生本身也是能榨油的作物,再在热油里一滚,待油香味飘出,撒上一把盐,盛盘上桌。
闻着已是奇香,唇齿咀嚼间更有浓香。酒之辛辣,更能被温吞地中和。
很少有像花生这样海纳百川又兼容并包的食材,既可以当红花,又甘为绿叶,酸、甜、咸、香、辣,占尽五味之欢。花生这东西,什么滋味都能应付。
在佐酒的菜色里,花生米是主角,但在家常菜里,它却是配角。即使是配角,花生也有其不可或缺的滋味。拍黄瓜或调变蛋里如果放几粒花生米,会更加活色生香。
然而在更多时候,花生是用零食的形态存在。无论任何滋味,花生都是游刃有余。
花生酥、糖霜花生、怪味花生,都是人们日常打磨时间的最佳零食。长时间的出行,或者闲暇的追剧时光,一袋花生零食,就能轻松拉高你的幸福指数。生活中的小小快乐,其实往往都来自于这种不起眼的食物。
花生这位“灵魂多面手”,简单说就四个字,香脆爽口。
唐朝那时候,应该没有花生存在。如果有,白居易在约刘十九喝酒的时候,是一定会提到的。
是啊,有花生米陪伴的时光,是令人满意的时光。酒中的日月,就算是入愁肠的酒,也会因为有这一碟碟的香浓花生米而温暖平和。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既然一碟江湖,就按江湖规矩来。菜不在多,有吃就行;酒不在醇,有味就行。一碟花生米,半斤猪头肉,二两老白干,大侠,您楼上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