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烽火岁月到时代新景的见证从小村子里走出来的红色政权
第04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2798期:第04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1-03-18

从小村子里走出来的红色政权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豫陕鄂第五专署暨临汝县民主县政府纪念馆

一望无际的麦田南侧,分布着一个东西走向的村落。春天的村子里,水泥路四通八达,各色果树花儿绽放,村民们在悠闲地唠嗑。村子的南侧,突兀起一座东西走向的高岗,与北边的房屋形成二三十米的落差。一座朱红色的三层仿古建筑矗立在高岗之上,显得格外引人注目。这就是位于杨楼镇小程村和尚庙自然村的豫陕鄂第五专署暨临汝县民主县政府旧址。

从一个村子里走出来的红色政权,如今正带领全市120万汝州人民奋力建设汝瓷历史文化名城、宜居宜业幸福活力之城和豫西南区域性副中心城市,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汝州。

为了缅怀这段难忘的红色记忆,今年63岁的小程村村民王秋太,从2015年就致力于筹建纪念馆,经过两年的多方筹措和建设,2017年纪念馆落成并对外开放,他就当起了义务讲解员,先后接待了100余个各类参观团体。回忆起这段红色历史,王秋太显得依然十分激动。

1947年11月14日,我人民解放军九纵二十六旅七十六团再次攻克县城。15日,在县城召开群众大会,宣布成立临汝县人民办事处(即县政府),任命该团副政委辛国良为县长。当时部队只出示了一张布告。辛国良随即随军南下,县人民办事处自行撤销。

11月23日,九纵司令员秦基伟在宝丰县大营镇接见原晋冀鲁豫解放区四专副专员刘梅,传达前委指示,决定成立豫陕鄂解放区五专署和临汝县人民民主县政府,任命刘梅为专员,王武烈为县长。

刘梅认为临汝县杨楼镇的和尚庙村与已经解放的汝阳县接壤,这里土地肥沃,物产丰富,地势开阔,俯视四野,又距离山区不远,便于转移和开展群众工作。24日,他和王武烈等19名工作人员赶到小程村和尚庙组,召开群众大会,宣布在这里成立豫陕鄂解放区五专署。

和尚庙村历来重视文化教育,革命积极性高,大力支持刘梅和王武烈等人的工作,迅速组建起300多人的工作队,积极开展各项工作。当时仅小程村就有30多人参加革命工作,多人在执行革命任务时壮烈牺牲。小程村为临汝县人民民主政府的成立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也走出了原临汝县领导王安等一批党政干部。

12月初,豫陕鄂解放区五专署和临汝县人民民主政府又迁到寄料镇的观上村。12月7日至12日,临汝县人民民主政府在临汝县西部解放地区建立三个区公所,一区驻庙下,二区驻和尚庙,三区驻观上。12月中旬,豫陕鄂解放区五地委派王云清等20多名干部到临汝县工作,在寄料镇观上村建立中共临汝县工作委员会(对外称政治部),王云清任书记(对外称政委)。

随后,中共临汝县工作委员会和临汝县人民民主政府迁往蟒川镇滕店村。1948年1月,豫陕鄂五专署迁至宝丰县城。4月,中共临汝县工作委员会和临汝县人民民主政府又从滕店村迁到县域。

临汝县人民民主政府,从和尚庙村起航,建立地、县政权,发展党组织,积极开展剿匪反霸、土地改革等摧毁旧社会、旧政权的革命斗争,直至夺取新政权,开始社会主义建设。这个不起眼的小村子,为汝州乃至豫陕鄂五专署所辖诸县解放以及党建、政权建设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公安民警参观学习

王秋太告诉记者,当时五专署和民主县政府成立后,斗争形势十分残酷,红色政权面临着国民党残余势力和地方顽匪的双重压力,为了保证革命工作的顺利开展,所有党政干部白天在和尚庙村办公,晚上转移到南部山区隐蔽起来。

在王秋太的带领下,记者沿着高岗之上的和尚庙村子追寻红色的印记。这个弹丸之地的小村子,因地处高岗的战略优势,成为当时红色政权的理想之地。据王秋太说,当时村里只有数十名村民,村子周围都有寨墙和壕沟,易守难攻。解放后,随着生产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原有的寨墙和壕沟逐渐被挖掉,现在的村民早已突破了寨墙的界限,向南发展成一个大村子。

记者看到,原有的寨墙早已不复存在,被修建成一条环形的水泥路,道路两旁翠柏青青。一座座新型的民居依着地势错落有致,呈现出乡村特有的立体之美。

记者驱车缓缓驶离村子,回望这片高高的热土,东西走向的高岗仿佛一艘巨大的航船,那朱红色外观的三层纪念馆,像极了航船上鼓满的风帆,正带领村民向着更加美好的新生活劈波斩浪,勇往直前。

文/图融媒体中心记者郭营战 黄耀辉 杨德权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河南日报 

Copyright © 2011 今日汝州智慧全媒体数字报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汝州市老二门街南段   邮编:4675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