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烽火岁月到时代新景的见证从小村子里走出来的红色政权
第04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2798期:第04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1-03-18

抗日纪念馆——

从烽火岁月到时代新景的见证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挺进豫西图片资料

3月15日上午,记者采访团一行走进大峪镇大鸿寨景区内的汝州市抗日纪念馆。庄严肃穆的陈列厅,一件件记录着抗战烽火岁月的实物、图片,静静地陈列在橱柜和墙壁上。面对一件件陌生而又亲切的陈列品,记者的耳畔回响起愈来愈清晰的金戈铁马、鼓角争鸣;往昔的一幕一幕,无数个英烈的身影,在我的眼前浮现开来。

为了解放河南苦难同胞,扩大解放区,缩小沦陷区,粉碎日寇打通大陆交通线的阴谋,最后打败日本侵略者,远在延安的党中央、毛泽东主席高瞻远瞩,及时作出了“向河南敌后进军,开辟河南抗日根据地,控制中原战略要地”的战略部署。

1944年6月30日,中共中央在《关于向河南发展给北方局的指示》中,明确要求从太行、太岳派遣部队挺进豫西,“逐渐深入登封、临汝、密县、禹县、襄城及鲁山及新安南北山区,开辟游击战争,创建抗日根据地。”

1944年7月25日,中共中央发出了《向河南进军的部署命令》,对八路军、新四军同时进军河南作了全面部署。根据中共中央部署,太行军区组成1700余人的八路军豫西抗日先遣支队,由皮定均任司令员、徐子荣任政治委员,1944年9月南渡黄河,挺进豫西,开辟抗日根据地。

在珍贵的档案资料里,记者找到了一份由司令员皮定均、政治委员徐子荣于1944年10月3日联合发布的《八路军豫西抗日独立支队布告》,布告内容很简短,却真实反映了当时的峥嵘岁月。“日寇发动侵华战争,妄图灭我中华民族。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奋起反抗,取得了辉煌战绩,但由于蒋介石政府推行其错误的措施,造成国土沦陷,人民惨遭蹂躏。”

“为了收复国土,拯救人民,我们奉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和毛主席的命令,来到豫西,打击日伪开辟抗日根据地,望各界同胞予以协助。兹公布约法五章,愿与全体人民共同遵守之。一、扫除日伪,收复国土,解除人民痛苦,建设解放区,奠定反攻基础。二、取缔一切汉奸特务组织,对反正伪军及改过自新的特务汉奸,一律实行宽大政策。三、团结一切抗日友军,组织人民武装,开展游击战争。四、彻底实行民主,人民有言论、集会、结社、武装抗日之自由。五、废除一切苛政,救济灾荒,减轻民负,减租减息,发展生产。”

八路军所到之处,纪律严明,买卖公平,尊重人民风俗习惯,保护人民的利益,望全体人民亲密合作,共负重任,切勿听信谣言。”

临汝县抗日县政府是共产党、八路军在豫西地区建立的第一批10个县级民主政权之一,也是抗战时期平顶山地区党领导的成立时间最早、存在时间最长、党政军机构最全的抗日根据地之一,它不仅建立有县委、县政府、县独立团,还建立有区委、区政府、村农会三级政权机构,下辖两个区政府、24个行政村;并颁布有《临汝县抗日县政府施政纲领》《临汝县抗日县政府训令》;前后有两任县委书记、县长。

抗日县政府成立之初,得到了当地爱国进步人士于培周夫妇等的大力支持。于培周利用自己当地知名人士的身份,先后带领抗日县政府主要负责人与当地武装展开谈判,争取最广泛的抗日统一战线。同时,抗日县政府发扬共产党走群众路线的优良传统,在根据地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倒地运动”,帮助失地农民赎回被地主强取豪夺的土地,重返家园,发展生产,支援抗日救亡。

大峪中心校老师李伟恒讲解烽火岁月

原来,1941年至1942年,临汝县先后遭受水灾、旱灾和蝗灾,庄稼颗粒无收,加上国民党政府横征暴敛,许多贫苦农民将自己的土地贱卖给地主,流离失所,有的更是暴尸荒野。为了让广大农民群众在经济上翻身,在豫西地委的指导下,临汝县抗日县政府成立“倒地”机构———农会,村里成立“倒地”委员会,颁布《临汝县抗日政府倒地布告》,并派出得力干部,深入基层,具体指导,由于“倒地”手续非常简便,就地办公,得到广大群众的热烈拥护。当时许多根据地流行日币,面值非常虚,而“倒地”实行原价收回的原则,许多贫苦农民说:“卖地时地主花了两只鸡买走我们的地,今天倒地时我们拿了两个鸡蛋就赎回了地,这下我们要好好种地,支持共产党打日本。”临汝县抗日县政府为根据地贫苦农民倒回土地3000多亩,极大地调动了广大贫苦农民的抗日积极性,群众踊跃缴纳军粮,还掀起了参军热潮,民兵、区干队、县独立团都壮大起来。

当时,临汝县地主武装比较多。临汝县委、临汝县抗日县政府根据《抗日救国十大纲领》中提出的“争取和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一致抗日”的方针,从实际出发,区别对待:对进步人士,积极做好争取工作,亮出抗日旗帜,团结起来共同抗日;对于有顾虑不愿亮出抗日旗帜的人,就争取他们暗中支持抗日;对于不与我们为敌,不反对抗日的地方实力派人物及地方武装,使其保持中立;对于死心塌地当汉奸、反对共产党、反对抗日的顽固分子,坚决消灭之。

以大峪店为中心的临汝抗日根据地建立以后,面对日军和汉奸土匪武装的“围剿”和“扫荡”,八路军豫西抗日先遣支队与县委、县政府,组织主力部队、县独立团、区干队、民兵和人民群众相互配合的强大武装力量,广泛地开展群众性的人民游击战争,从1944年9月到1945年日军投降,与日伪顽进行过30多次战斗,歼灭日、伪军5000余人。

1944年12月23日,土匪武装保安团黄万镒部向大峪根据地进犯,皮徐支队埋伏在大峪店的西山上,黄匪人马刚到就遭到支队痛击,黄匪抵挡不住,落荒而逃。这次战斗使群众相信共产党、八路军能守住大峪店,稳定了民心。

段子铺是汝州通往登封、郑州的交通咽喉,日军为了保证汝州至登封、郑州的交通要道安全,在这里驻扎了一小队日军和50多个伪军,又抓了300多个民工在这里修筑明碉暗堡60多座。当时,为了加快据点修筑进度,这些日伪军又向附近的范庄、袁窑、许窑等村征派100多人的民工,让他们自带干粮来修筑据点。面对日军的暴行,皮徐支队首长决定,主动出击,摧毁日军的据点,解救民工。

1944年12月,皮徐支队35团和临汝独立团、区干队,在当地人民的配合下,在马头山麓打响了段子铺战役。此次战斗歼灭伪军60余人,缴获了大量枪支弹药,摧毁了日军的工事和战略仓库,解放了300多名受苦受难的民工。1945年1月28日出版的中共中央机关报《解放日报》,曾报道了这一战斗。

1945年农历二月二,日本鬼子约千余人,前面有炮兵开路,后面有骑兵、步兵跟随,从登封县出发经过大峪店,去山南攻打焦村。当时,因八路军主力在外线作战,大峪区民兵采取避其主力、出其一翼的战术,与敌人展开战斗。敌人的大部队过去后,我军分兵两路追赶,至石界岭北坡上,把正在茶壶盖山上作警戒的5个日本鬼子兵包围起来,民兵张全成十分英勇,攻上茶壶盖山亲手打死2个日本鬼子,又和一个鬼子抱在一起,上下翻滚死死不放。正在这时,其他民兵赶到,结果了这个鬼子的性命。这次战斗击毙鬼子3个、活捉2个。战斗结束后,皮徐支队和抗日县政府在大峪店召开庆功大会,授予张全成“战斗英雄”称号,奖给他步枪1支,还表彰了这次反扫荡的全体有功人员。

登封县国民党县长杨香亭,投靠日军,积极反共,1945年初多次向大峪店进犯,妄图摧毁抗日政权。

当时,大峪店只有主力一个连和县、区地方武装。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我军采取“声东击西、曲折迂回、扬长避短、望空而入”的战术,从棉花窑正北,向登封方向曲折迂回,直捣杨香亭的老巢大冶镇,动摇其前沿军心,然后回兵伏击返回的救兵。

杨匪分两路人马向大峪店进犯,西路从白栗坪出发,经唐家岭向大峪店进发,中途受到区干队阻击。经过一场战斗,敌人损失惨重,龟缩不前。东路为杨匪的主力孙长海团,从大鸿寨山向乱石扒、班

庄进攻。民兵用迫击炮向敌人还击,孙长海及其匪徒误认为遇到八路军主力,退回山上不敢下来。

杨匪的两路匪兵进攻受阻,又得知老巢被捣,急忙撤兵回大冶,妄图挽回败局。行至瓜庵寨附近,受到埋伏在这里的八路军主力部队的迎头痛击,全歼其孙长海部400余人,孙被当场击毙,杨香亭狼狈逃跑,从此再也不敢进犯大峪抗日根据地。

大峪店抗日根据地军民一心,先后与日伪顽展开了袁窑保卫战、上下官寺战斗、严惩叛匪梁小舟、鏊子坪战斗、送表伏击战等,极大地打击了根据地周边的日伪顽势力,增强了根据地民众投身抗日救国的决心和信心,保卫了抗日政权,加速了日本侵略者的灭亡,为中国抗日战争书写了光辉的一页。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如今,这片被英烈鲜血染红的土地,被猎猎红旗照耀的土地,经过70多年一代又一代建设者的辛勤耕耘,已经焕发出蓬勃生机。英烈若有知,当惊大峪殊。

来自大峪镇政府的数据显示,2020年大峪镇完成粮食产量9529吨,农民人均所得达到8702元,规上服务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速21.6%,限额以上贸易业营业额达到69847万元,固定资产投资增速6.3%,实际利用省外资金31000万元,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速20.1%。先后获得省住建厅、省文化和旅游厅荣誉2项,平顶山人民政府荣誉1项、汝州市级荣誉40余项。

抗日纪念馆院内,玉兰花开得正旺,梨花一片雪白,成群的小蜜蜂忙着花间采蜜,远处的梯田上,一垄一垄的油菜花给莽莽苍苍的原野装点出迷人的笑靥。大鸿寨如翠屏横亘,巨木随风起舞,整个山岗都舞动起来。

这个美好的人间,正焕发出新的重彩。

文/图融媒体中心记者郭营战 宋小亚 陈晶 刚鑫雨 梁杨子 张亚萍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河南日报 

Copyright © 2011 今日汝州智慧全媒体数字报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汝州市老二门街南段   邮编:4675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