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组织上把我派来了,就必须干好,真真正正让这里的贫困老百姓翻身过上好日子。”11月11日,蟒川镇寺上村扶贫工作队队长魏亚辉说。
魏亚辉至今难忘2019年3月被派驻到寺上村扶贫的情景,“当时妻子刚刚怀孕,在医院上着班,还得照顾9岁的女儿。我来驻村后,没有办法,只好让我母亲过来照顾一家人,想想都觉得有愧家人。”每天都是没日没夜的连轴转,刚到寺上村的他就体会到了扶贫工作的紧张与繁琐。
寺上村位于蟒川镇南部深山区,是典型的地广人稀山区村。除了正常的贫困村民各类生产生活补贴外,魏亚辉最关注的是如何依托当地的自然资源,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变“输血”为“造血”,从根本上改变贫困村民的落后面貌。
村里自然条件较差,但传统的养牛、养羊、养猪等一直延续。魏亚辉利用这一优势,借助该镇农商银行推出的小额扶贫贷款资金支持,积极动员贫困户发展小型家庭养殖项目。在他的帮扶下,6组贫困户刘麦圈家养羊规模不断扩大,目前已发展到100余头,年收益5万元以上。以点带面,示范推动,全村发展家庭养殖的贫困户已达到91户。
2019年10月,魏亚辉了解到种植耐旱的铁豌豆市场前景不错后,借助国家对贫困户特色种植补贴政策,协调贫困户发展铁豌豆种植200余亩,亩均效益1000元以上。“去年一年贫困户林业产业奖补161户,奖补资金86224元;农业产业奖补181户,奖补资金100357元;畜牧养殖销售奖补40户,奖补资金123958元。今年上半年种植油菜、铁豌豆等农作物139户381.1亩,奖补资金9.04万元;经济林奖补82户109.28亩,奖补资金43712元;畜牧销售奖补46户,奖补金额9.2581万元。国家政策好,驻村工作队再积极协调发展,贫困户的日子就会越过越好。”魏亚辉笑着说道。
精准扶贫不让一个人掉队。对于出现特殊情况的贫困户,魏亚辉更是格外关注,第一时间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他们心间。
“感谢党和政府的政策支持,感谢各级领导的热心帮扶,进入大学后,我一定努力学习,不负众望,以绵薄之力回报社会。”2020年10月14日,刚刚考上大学的1组贫困学生宋莉娜把一封感谢信送到了驻村工作队,字里行间溢满了对工作队真心帮扶的感激之情。
宋莉娜的母亲曾因心脏病做过手术,需要常年服药,再加上她和妹妹两个人读书,家中只有父亲一个劳动力,医药费、学费等家庭支出巨大,入不敷出,两姐妹一度想过放弃学业。2016年,宋莉娜家被列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各项帮扶政策随之而来。宋莉娜的父亲在农忙之余,养起了牛,家庭多了新的增收渠道。此外,粮食补贴、小杂粮、林业补助,还有合作医疗、上学资助、助学贷款,一系列的帮扶政策,让宋莉娜一家的日子逐渐好了起来。2019年9月,宋莉娜以优异成绩考入河南师范大学。在魏亚辉的积极协调下,宋莉娜又获得了7000元的助学基金。
弹指一挥间,青春铿锵行。如今,寺上村通村公路高标准硬化到位,村街道路硬化基本实现全覆盖,客运班车开通运营,基本实现安全饮水户户通,村综合性文化中心、标准化卫生室等“五有”设施一应俱全,写生基地正在吸引着全国各地的美术院校师生前来写生创作……一个文化底蕴深厚、传统古村落保存完整的秀美山村,正焕发出越来越迷人的风姿。
魏亚辉,这位众多省级荣誉集于一身的“老先进”,最看重的却是一年多的扶贫岁月,也最难忘每一个战斗的日子,“我在这里没日没夜扶贫,最对不起的是我的家人。但一想到那么多贫困户日子在一天天往好处过,就觉得这就是最大的安慰。”说到此时,魏亚辉的眼里泪光闪闪。
停顿了一会,他话锋一转:“目前全村193户779名贫困村民已全部脱贫。作为工作队长,依然不能放松自己的工作,利用九峰山-阿婆寨-冬青沟旅游线路开发民俗文化园,依托写生基地继续发展特色养殖、种植,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实现乡村振兴。”对于未来,魏亚辉话语里透着一股坚定和自信。
融媒体中心记者 郭营战
通讯员 马鹏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