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亲亲的红薯哦!亲亲的娘!七绝·抗美援朝七十年感怀七律·上甘岭战役有感赞抗美援朝离休干部马清文感悟习近平在正定奇美之思,俊丽之文
第03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2700期:第03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0-10-26

我亲亲的红薯哦!亲亲的娘!

孙利芳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周末回老家看望父母,母亲正在田里刨红薯。刚刚从土里刨出来的红薯堆放在田埂上,一颗颗大如碗口,红皮的、白皮的、红心的、白心的、黄心的、紫心的,真是琳琅满目,品种繁多啊!

母亲一看到我回来,忙放下手头的活找袋子给我装红薯,一边装一边笑着说:“今年红薯又是大丰收,你带回家慢慢吃!”我笑着说:“妈,这下您女儿的红薯口福又来了!”

曾几何时,红薯,在母亲她们那一代人的记忆中,也许裹杂着诸多的无奈和生活的贫苦。的确,小时候每家每户一日三餐除了红薯,还是红薯,“红薯面,红薯馍,离了红薯不能活”,再美的山珍海味天天吃也会腻味,何况穷苦人家的红薯?

而在同样贫困的我家,母亲却千方百计为我们调整口味,简简单单的红薯到了母亲手中,可以变出很多种吃法。正是因为有了母亲的爱,很多人眼中不起眼的红薯带给我的全是甜蜜幸福的回忆,带给我平淡中的甜美和诗意,让我钟爱一生。

记得小时候,早春时节,父亲就早早挑选最大最光鲜的红薯埋在土里盖上塑料薄膜开始育苗。当一棵棵嫩油油的小苗长到两寸多高时,就开始往地里移栽了。父亲选择最适合红薯生长的河滩两岸的沙土地,撒上农家肥,深耕后用耙子把土块打碎,将土壤整理得像地毯一样柔软松散,然后用锄头将土壤修筑起高30厘米的垄,垄肥沟深,父亲说:这样,红薯才能高产丰收。

等父亲垄好田地,母亲在垄上挖出一个个小坑,哥哥在前面浇水,我把一棵棵红薯苗放进去。父亲蹲下身子,教我们栽种。只见父亲把红薯苗放进坑里,说:“一定要把根部压下去一截,再开始封土。”我问:“为啥?”父亲说:“这样,红薯才能更好地扎根到土壤中!”

浇水,施肥,红薯苗在父亲的精心照料下开始噌噌地疯长。不久,红薯叶茎就繁荣茂盛,一地葱茏,微风一吹,就像绿色的波浪在翻卷,美丽极了。

从红薯秧葱茏嫩绿的那天起,我们便开始有口福了。母亲挎上竹篮采摘新鲜的红薯叶子和茎枝,回家后洗净,把红薯叶子从茎上摘下来,加上红辣椒、大蒜、姜末爆炒,吃起来天然美味,母亲称此菜为“翠

叶儿”。剩下的红薯茎母亲把它放在开水里煮熟再放进冷水里冰透,切成小段,放进油锅里爆炒,色彩像翡翠一样晶莹剔透,吃起来嘎嘣嘎嘣,脆生生的,香嫩极了,母亲给它起了个好听的菜名叫:绿玲珑。

母亲每隔几天就要变换花样,把红薯叶切碎,拌上杂粮面粉,撒上盐、五香粉、花椒末、姜粉末,加水搅拌成糊状,放在圆底锅里给我们摊红薯叶煎饼,还美其名曰“碧玉盘”,圆圆煎饼的清香伴随着面粉的醇香让我百吃不厌。有时,母亲把红薯叶放在开水里烫一下,用大蒜汁加小磨香油做成凉菜,更加爽口清新,取名“爽口翠”。母亲把红薯叶淋上少许水分,撒上面粉,揉搓几分钟,等面粉和红薯叶充分粘合而又松散时,放到笼上清蒸,然后拌上大蒜汁、淋上几滴香油香醋,绵软滑嫩。有时,母亲把干馒头揉碎,加入红薯叶末,加水加杂粮面粉搅拌后,用勺子团成圆形,下油锅炸成丸子,外焦里嫩、外黄内绿,让我大饱口福,如果凉了,母亲再把它做成冲汤丸子,又别有一番风味呢!

就这样,在母亲的巧手经营下,只有红薯叶茎的日子却从不乏味。

等红薯秧苗长到二尺来长,父亲便教我们翻红薯秧。父亲说:不能让红薯秧疯长,必须要压苗,这样才能扎根、沉淀、结果。我们把疯长的红薯秧一根根朝一个方向捋直,在秧苗上压上土。隔一段时间再反方向翻过来压一次。不久,红薯秧上就开出粉色、白色、淡紫色的花朵,看起来像一朵朵盛开的小喇叭。母亲笑眯眯地说:马上就结果了!

在一天天的期盼中,秋天来了,红薯垄变得丰满肥实起来,垄上鼓鼓囊囊的,好像要撑破土壤。收获的季节总是伴随着辛勤的汗水和丰腴的喜悦。当一块块饱满肥实的红薯收获后,我们的生活便更加丰富多彩、有滋有味了。

母亲用红薯做成的美味五花八门层出不穷,让我的童年充满乐趣和温暖。烤红薯首当其选,母亲把红薯埋在烧饭后炭火的余灰里,经过慢火的浸润烘烤,硬邦邦的红薯从内到外变得软绵绵,我从炭灰中将红薯拿出来,吹吹打打,把皮上的炭灰拂干净,小心地揭开,金黄色的红薯肉好诱人啊,尝上一口,甜中带着香,香中带着滑,滑中带着软,好吃极了。

更多时候,妈妈把红薯放笼上蒸熟,晚上睡觉前把蒸熟的红薯放在灶台的炕肚里。第二天早上我和哥哥上早自习时,从炕肚里取出来的红薯经过一夜的温烤,热乎乎的,外焦里嫩,筋道得很,在寒冬里点点星光的早晨,拿着暖暖的烤红薯上早自习,一边走、一边吃,还能暖手,那温暖的香香甜甜筋红薯的滋味一直伴我成长,伴我度过快乐的童年。

妈妈最拿手的是拔丝红薯。把红薯切成棱形的小块,放在油锅里炸成金黄色捞出备用,然后在炒锅里放上白糖,文火等糖慢慢融化,不停地搅拌。这道菜一定要掌握好火候,既要让糖水融化成黏黏的黄色,又不能让糖稀焦煳,等糖水铲起成金黄色片状时迅速将炸制好的红薯放入糖稀中,不停地搅拌,糖稀全部粘裹均匀后装盘。这道菜一定要趁热吃,筷子一夹,就会拔出长长的糖丝,就像吹起的糖人一样晶莹剔透,入口是脆的,再一嚼酥酥的,细细品味又变成软绵滑润了,真是吃到嘴里甜到心里呢!

心灵手巧的妈妈还会做另一个招牌菜———红薯甜汤,这也是逢年过节宴席收尾菜的必选。妈妈先将红薯切成细丝,入油锅炸成脆脆的金黄色,再将花生仁入油锅炸焦熟。汤锅水开后将事先调好的红薯淀粉糊糊加入,不停地搅拌。煮两分钟后,加入米酒、炸好的红薯丝和花生仁,最后抓把炒米,撒上白糖,红薯甜汤就大功告成了!甜美自不必说,花生仁的焦酥、红薯丝的脆甜、米酒的醇香、炒米的酥软、汤汁的滑润缠绵,让我爱不释口,百吃不厌!

后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红薯渐渐不再是主食了,乡亲们又在经济方面想办法,建成加工厂,制作的红薯粉条、紫薯饼和红薯凉粉,远销省内外。

因为粉条需要冷冻这一程序,因此下粉条适宜选在农闲时节的寒冬腊月。首先选取表面光滑,大小适中的上等新鲜红薯,洗净去掉两头,放入粉碎机中粉碎,粉碎中边打边加水,将粉碎后的红薯水用浆布过滤两次后,放入池中沉淀,两天后将水放尽,加入原来水量的三分之一,再过滤一次,最后将水再次排净,取出表层的油粉,取下层的淀粉暴晒,干透后收藏,就可以做凉粉和粉条了。

做粉条时将红薯淀粉加入适量明矾,掺凉水搅拌后放入盆中,将装有浆糊的盆放入锅内煮沸,不停地搅拌,八九分成熟时开始漏丝。漏丝时,要预备一锅开水,当锅内水沸腾时,父亲左手持铁漏瓢,右手用手背捶打小块粉托,细长均匀而源源不断的粉条,就会顺着漏斗落入沸腾的热锅里,等粉条从锅底冒出水面,母亲用筷子从滚水中捞到冷水中,分段冷却后,他人再接过经凉清水漂洗的粉条,挂在事先搭好的晾架上。湿漉漉的粉条还要经过一夜的冰冻后再晾干,这时粉条才算正式定型。

光滑细嫩的粉条一排排整齐地悬挂在晾架上,孩子们穿梭在一排排粉条中间,或捉迷藏,或丢手绢。冬日暖洋洋的太阳,蓝天、白云和一条条整齐的粉条构成一幅美丽的画面,久久萦绕着我的心头,成为我记忆深处最浪漫的画卷。

晒干后的粉条用塑料袋储存,两三年都不会变质。它能与许多食品搭配,能用多种方式烹调,做出凉热荤素炒烩炸蒸各式各样的菜肴。最喜欢吃的要数大杂烩粉条揽锅菜了。将肉煮熟后,上油锅,加入葱姜蒜丝爆炒,再加入白菜、油炸豆腐、木耳、拳菜、金针菇、粉条,开水文火炖,出锅时淋上葱丝、香菜,一碗荤素搭配百味浸染的粉条揽锅菜总能让人吃得满头大汗、暖心暖胃,粉条的滑润劲道让冬日的生活变得异常温暖。

当然,火锅美食里更离不了粉条了,纯正的红薯粉条不仅美味爽口,而且经久耐煮,难怪被誉为汝州美食三宝之一呢!

记忆中最高兴的还属腊月里那长长的一声吆喝:爆米花喽!一听到这吆喝声,我们就飞快地跑回家,除了拿玉米粒,还将红薯粉条折成一寸一寸的小段,一起放进老式爆米花机器里。师傅加煤后,红红的火焰不停地舔着黑黑的爆米花机,我们围在一旁流着口水焦急地等待。随着“砰”的一声巨响,一股白烟之后,出锅了!玉米粒变成了金黄的爆米花,细细的粉条变成了白白胖胖的宝宝乐,大家你一把我一把吃得嘎嘣嘎嘣响,粉条宝宝乐成了孩子们一个冬天的点心。

如果说粉条的劲道属于粗犷豪爽型,那么红薯凉粉则就是温婉碧玉型了。红薯淀粉加水搅拌成糊状,水沸腾时下锅,不停地搅拌,待稀稠均匀时冷却、凝结,类似现在墨绿色的果冻。夏天时,母亲把凉粉切成小块加蒜汁、香油、醋、香菜等调料凉拌,吃起来绵软香浓、入口即化。冬天,母亲则放进热油锅里做炒凉粉,加入葱姜蒜末和调料,搅拌均匀后盖上锅盖文火焖一会,贴着锅底的一层就会结成焦黄的锅巴,吃起来浓香爽口,既有焦脆的,又有温软的,滑溜喷香。时隔30多年,每每想起,唇齿之间依旧涌起悠长的甘香。

当然,母亲还会用红薯面做成花卷馒头、油炸红薯糖丸子、紫薯饼等面点。现在想来,生活在不富裕的那个时代,妈妈是多么伟大,她时刻都在想办法,可以说独具匠心地创造着,把单调的红薯设计出不同的味道,不让我们吃厌倦,并让我们的生活多一点乐趣,多一点诗意。

我正沉浸在美好的回忆中,母亲已经给我装了满满一袋子红薯,笑着说:“想不到原来最不值钱的粗粮红薯,今天变成了咱家致富的香饽饽。”看着母亲越来越好的生活,我心里跟吃了蜜一样甜。

在我的生命里,别人眼中最普通平淡的红薯,因为有了母亲的爱,变得诗意而高贵。而母亲给我乐观向上的信心和动力,则在我心底最深的角落如花般绽放,永远激励着我。

我亲亲的红薯哦!我亲亲的娘!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河南日报 

Copyright © 2011 今日汝州智慧全媒体数字报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汝州市老二门街南段   邮编:4675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