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汝州市政府联合阿里巴巴合作共建的全国第一家数字化夜市“汝州1688便民夜市”,开业4个月受到广大市民热捧,目前已成功复制到其它两个地方,共设置餐饮、小商品摊位1000余个,安置从业人员2000余名,成为汝州市的“网红夜市”。
1688便民夜市,是汝州市积极实施稳就业系列工程的一个缩影。今年初以来,汝州市积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对就业的冲击,牢固树立“就业是最大民生”的理念,抢抓机遇,突出精准定位、精准承接、精准施策、精准融入,截至7月底,全市城镇新增就业6506人,失业人员再就业1162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下,农民工等各类群体返岗复工14.5万人;新增各类返乡创业经营主体1298家,带动就业5531人。
全面落实社会保险费阶段性“减、免、缓、降”政策,先后减免减半征收失业保险单位部分165.18万元;对符合减免政策且已经缴纳2月失业保险的企业,退回35家企业41553.85元。
落实稳岗补贴政策,对天瑞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汝州市供电公司等15家企业发放稳岗补贴114.63万元,涉及稳岗职工4263人;对中小微企业稳岗补贴的返还比例由原来的50%提高至100%,对第一批已申请稳岗补贴的11家中小微企业补发43.79万元。对受疫情影响严重的汝州市公共交通运输公司、河南巨龙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等11家公司发放应急稳岗补贴1015.92万元,发放技能提升补贴18.66万元。各项减免政策的实施减轻了企业的负担,提高了职工的职业技能水平和职业转换能力,从源头上减少失业、稳定就业。
内拓岗位,外联输出,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稳定就业。针对疫情时期,部分人员不愿外出务工的现状,汝州市以全市规模以上企业为重点,加大对汝瓷、制药等特色产业和三产服务业特别是快递、电商等新兴行业工作岗位的开发力度,通过举办辖区内用工洽谈会等形式,多渠道搭建企业和农民工对接平台。扶持润灵药业复工后安排工作岗位900个,吸纳本地用工。中国平煤神马集团夏店矿为矿区附近夏店镇贫困劳动力提供工作岗位312个。以“专班、专人、专车”为举措,采取“点对点、一站式”闭环直达运输服务,先后与福建省厦门市海沧区、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等6家人力资源部门签订了长期劳务合作协议,相继推送用工单位800多家,就业岗位5万多个,集中输送2200余人。
政府搭台,创业带动,全力推进农民工返乡下乡创业。启动建设特种汽车装备制造产业园、智能终端产业园等专业化的返乡创业产业园区。汽车装备制造产业园一期11栋26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和7栋办公楼建成投用,引回企业2家,带回产业工人300余人;智能终端产业园一期11栋20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主体完工,意向入驻36家企业。利用汝瓷、温泉、风穴寺国有林场等自然人文资源,规划建设汝瓷小镇、温泉小镇、森林康养小镇,吸引在外人员返乡创业。依托“互联网+”电子商务产业园,建成3.6万平方米的电商大厦和6300平方米的电子商务创业孵化基地,帮助初创人员快速找到合适的创业项目。由汝州市新型孵化平台创业导师团对汝州市金顺养殖有限公司等9家优质返乡下乡创业项目进行辅导培训。与阿里巴巴合作共建“汝州夜市经济示范区”,先后规划设置4个夜市点,设置摊位1000余个,提供就业岗位2300余人。发放小额贷款3165万元,创业培训359人,创业辅导620人。
职业技能提升行动线下培训全面开展,累计培训752人,河南省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平台线上注册6474人,提升行动资金支出50.14万元,为63人发放技能提升补贴8.26万元。
积极推动农民工技能培训,把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与产业需求相结合,广泛开展家政服务员、保健按摩师、保育员、中式烹调师、中式面点师、计算机操作员、驾驶员、电焊工、电动缝纫工、养老护理员等实用技术培训,先后培训35期1577人。
全面助力贫困劳动力稳岗就业,采取用工单位专车接送、自驾车集中出行、包租专车(专列)出行等形式帮助农民工尽快返岗复工,优先组织贫困人员开展“点对点”劳务输出,目前贫困人员已安全返岗3112人。对贫困劳动力外出务工人员发放务工补贴2000元、交通补贴300元,发放贫困劳动力补助5245人次544.55万元。对无法离乡、无业可扶、无力脱贫群体,汝州市开发公益性岗位安置,享受贫困家庭劳动力公益性岗位补贴489人,发放岗位补贴1153700元,发放社保补贴21169.44元。享受就业困难人员公益性岗位补贴人数共213人,发放岗位补贴1980500元,发放社保补贴368488.8元。市扶贫办开发弱劳力岗位2390个,确保了有就业意愿贫困人员通过公益性岗位安置实现增收脱贫。
融媒体中心记者 郭营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