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魂铸就故乡情(一)汝州新颂所谓文人走在乡间的小路上
第03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2680期:第03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0-09-22

军魂铸就故乡情(一)

戴占柱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图片来源网络

引言

故乡是生命的象征、故乡是力量的源泉。我们每个人只要一谈到故乡,怀旧之感就会涌上心头,奋斗之情禁不住油然而生。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台湾歌手费翔在央视春晚一首《故乡的云》不知唱哭了多少人,勾起了多少赤子对故乡的眷恋和热爱。在中国的近、现代史上,有多少志士仁人,为了国家、为了父老乡亲,前仆后继,一步步从血雨腥风中走来,铸就了新中国的诞生。鲁迅曾称赞这些人是中国的脊梁。当今,在新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中,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新的中国梦的征程中,又有多少中华民族的子孙们,在用自己的热血和汗水,谱写着一曲曲奉献者之歌。今天,我们就为大家讲述一个“老军魂”的故事,他是一位退伍老兵,也是一名老党员,在年近花甲之年仍不改初衷,眷念着故乡这片热土。从国有大型企业退休后,他义无反顾地回到老家,要为百姓们做事,要改变家乡的贫困面貌,带领着乡亲们致富奔小康。他叫黄金亭,现任汝州市小屯镇黄洼村党支部书记。

一、故乡的召唤

黄金亭本来是一位军转干部,曾是山西焦煤集团西曲矿排矸公司党总支书记,那他又是如何回乡当起了村支书呢?这里面还真有一番曲折。

黄金亭的老家在河南省汝州市小屯镇黄洼村,一看村名就知道这是一个自然条件比较差的村。它地处“虎狼爬岭”,涝天洼水一片,旱天颗粒不收,地下也没有什么资源,老百姓就靠种这些薄地为生,人称“望天收”。旧社会这里有民谚“满眼都是石头蛋,满村都是光棍汉”“姑娘待字在闺中,打死不上虎狼岭”,这是黄洼村昔日的真实写照,它是小屯镇最偏僻、贫困的一个村。1960年8月,黄金亭就出生在这块贫瘠的土地上,他长到18岁高中毕业,尝到的都是生活的艰辛和困苦,他的父亲是一位老革命,解放战争时期,就是县大队的一位军人,后转业到家乡一直担任村、组干部。在那个吃大锅饭的年代,他们家和乡亲们一样生活十分艰苦,兄妹八个,他是老四,每年一个人只能分30多斤的人头粮,看着兄弟姐妹们吃不饱、穿不暖的现状,望着父母脸上那辛勤劳作仍无力改变穷困面貌的愁容和无奈,黄金亭幼小的心灵里就埋下了要改变家乡面貌、让父老乡亲过上好日子的种子。1978年,黄金亭高中毕业,大队看他是棵好苗子,决定培养他,想让他担任大队团支部书记,可当时中越边界形势吃紧,他更想去当兵保家卫国,在部队这所大熔炉里锻炼提高自己。当年3月,他应征入伍成了一名解放军战士。记得当兵走时,带的唯一礼物就是父母送给他的一捧家乡黄土,意欲让他不管走到哪里都不要忘了家乡,老支书也叮嘱他将来学成本领回乡带领大家致富。

父辈的厚望,他牢记在心,可让他意想不到的是,1983年6月,部队裁军,他所在的部队是基本建设工程兵,为了帮助地方建设被整建制转业到山西焦煤集团,黄金亭被安排担任该集团西曲矿排矸公司党总支书记。面对现实,他只能听从组织的安排,按下了自己的回乡梦,谁知这一干就是30多年。2015年12月,按照企业特种行业规定,55岁的黄金亭提前退休了。

退休在家,休息了一段时间后,他本想应聘到当地的一家公司,做他的老本行,公司给他的待遇也不错,月薪一万元。可2017年春节的一次探家让他改变了主意,重新燃起了他的回乡梦,决心为家乡的老百姓做点事,把自己的余热和汗水洒在家乡这片土地上。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离开家乡30多年了,重又踏上这片土地,让他的内心有些忐忑不安,看着家乡的一草一木没有什么改变,乡亲们仍过着并不富裕的日子,甚至有些乡亲们还住着30多年前的土坯房,有好几家就是盖了新房也都是一层,很少有起两层的,这与他在山西看到的普通百姓住小洋楼的现实相比还是有很大差距的。这么多年了,家乡还这么落后。目睹这一切,黄金亭的心情非常压抑和沉重。更让他担心的是村里两委班子瘫痪,全村人成了无王的蜂,老百姓怨声载道。镇党委也正考虑如何重建黄洼村的两委班子。

黄金亭的发小,1982年就干过村团支书的黄占国,听说老同学回来了,找到黄金亭,两人彻夜长谈,村里正缺一个立得正、行得直、思想好、干劲足的好领路人。有人说,现在我们国家有两个书记不好干,一个是总书记,一个是村支部书记,一个是“顶天”,一个是“立地”。“顶天”的制定政策,“立地”的落实政策,上级有再好的政策,没有好的基层干部去落实,照样棚架。所以中央向全国提出了“打通最后一公里”的战略构想。

最熟悉黄洼村情况的黄占国,也最了解自己的老同学黄金亭,他知道黄金亭正直无私、大胆心细,从小就有改变黄洼村贫困面貌的决心,后来到部队又入了党,提了干,水平更高。如今退休了有时间和精力了,他鼓励老同学回来主政,带领乡亲们致富奔小康。

“老同学,你别开玩笑了,咱们都这把年纪了,现在都提倡年轻化,镇里能相信咱,让咱来干?”黄金亭哈哈大笑着谢绝了老同学的提议。

后来这个消息真传到了镇里,镇上领导通过考察,还真看中了黄金亭。镇党委从治理软弱涣散村班子出发,正在四处寻找能人担任村第一书记,打通农村工作的“最后一公里。”黄金亭根正苗红,父辈原来也是老革命。他今年虽然50多岁了,不算年轻,但农村工作需要的是品德、经验和干劲,对年龄要求的不是很高。镇里主要领导约见了黄金亭,深谈之后希望他回到家乡担任黄洼村第一书记,助力乡村振兴。为了让黄金亭尽快下定决心、拿定主意,镇里还通过黄金亭在市政府部门工作的弟弟向黄金亭进一步说明了镇党委的意图。

从小就有家乡情结的黄金亭面对故乡的召唤,他失眠了,慎重起见,他打电话和弟弟商量,想不到弟弟竟很支持他,鼓励和支持他回乡干事。

事情就这样敲定了,2017年5月2日,黄金亭正式披挂上阵,担任了黄洼村第一书记。

二、党建的引领

开弓没有回头箭。黄金亭自有他自己的风格,他一直在部队和企业工作,形成了自己雷厉风行、大刀阔斧的个性。他常对人说的一句话就是,不管干啥事不干不说,要干就要干成。

起初,听说黄金亭要回老家干村支书,他在山西的同事、朋友和家人一片反对声。他在山西工作了几十年,他的老婆孩子都成了地地道道的“山西人”,女儿和儿子全家8口人都在矿上工作,并且5个都是矿山的技术骨干。他女儿甚至哭着说:“爸,你都辛苦一辈子了,现在退休了又不少拿工资,该歇歇享享清福了,你一个人回去,我们能放心吗?”老伴王书珍也劝他不要再冒这个风险了。

(未完待续)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河南日报 

Copyright © 2011 今日汝州智慧全媒体数字报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汝州市老二门街南段   邮编:4675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