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霍华章办水利的二三事古老的汝州“瞎话”猪蹄之妙水天一色习近平在正定天血通络散炮制技艺宋氏健骨散泡制技艺
第04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2636期:第04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0-07-22

回忆霍华章办水利的二三事

赵磊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一、兴建第一座小型水库

建国初期,土改之后,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当时,身为中共临汝县委书记的霍华章,因势利导,把农民的积极性首先引导到兴修水利、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上来。1953年冬,临汝县水利史上第一座小型水库———夏店水库开始兴建。

夏店水库位于荆河上游、夏店街北5华里的河口村,这里是荆河源流十多华里两条河汊的交汇处,库址中心谷低岸窄,是当地有名的黑龙潭。常年水源,有几股长流不竭的涌泉;夏秋之际,可拦马龙山南麓,玉皇山东麓,阿婆寨山西麓之洪水。建国之前解放初期,曾任临汝县荆河区政委的霍华章,对这里的地形了如指掌。因此,他就从这里选址,经技术人员测量,开始兴建临汝县第一座小型水库。

该水库1953年11月动工,至1954年5月竣工。由能够受益的夏店街、毛寨、上鲁等村的农民,用人工担土,木夯石磙夯实,把水库建成了。但因为没有经验,大坝质量较差。1954年夏,即被洪水冲垮。

霍华章同志面对失败,没有垂头丧气,而是和当地干部群众一起,总结经验教训,1955年又开始修复这座小型水库,流域面积37平方公里,最大坝高28.5米,兴利库容340万立方米。虽然淹没了河口村的100亩好地,搬迁了几十户农民,却使夏店街的四个行政村和毛寨、上鲁村的一部分农民共5000亩土地得到了有效灌溉,基本常年旱涝保收,农作物产量大幅度提高。受益农民看到丰收的果实,亲切地说,这都是霍政委给俺带来的幸福啊!

二、汝水引上南城墙

1958年,是国家建设的第二个五年计划时期,各项建设兴起了高潮,即所谓“大跃进”。这年1月1日,霍华章并没有在家过阳历年,他带领水利部门的几名技术人员,冒着寒冷的西北风,从城关镇上河村西南边的汝河北岸开始,自西南向东北方向,穿过洗耳河,沿南城墙到东关,再沿尚庄乡的张鲁庄、党屯、榆村陈到纸坊乡黄涧河上,选址挖渠。他和水利局技术员田九又在前边徒步选址,其他几名技术人员紧跟后边测量放线、埋桩定位。中午,测过南城墙,来东关营业食堂买顿饭吃,下午继续干,到天黑时18.5公里的渠址全部测量完毕。1月2日,城关、尚庄、纸坊3个受益乡镇的有关农民全线动工,仅用25天时间,主干渠全部挖通。民工们集中到渠首汝河岸边闸堰截水试渠。当时正值四九寒天,汝水含有冰凌渣,开始下水人们都怕冷有些犹豫。那时,霍华章并没有向民工下命令,而是脱掉自己的鞋袜,把裤腿卷到膝盖以上,率先下水,干部们、民工们也都纷纷跳到没膝盖深的河里干了起来。就这样,从阳历年开工,到阴历年通水,不到一个月时间,临汝县水利史上建设速度最快的一条灌溉万亩以上土地的“二五跃进渠”修成了。在事实面前,开始怀疑汝水上不了城墙的人们认输了,打心眼里服气这位县委书记的眼光了。

三、始治汝河

汝河发源于嵩县,流经汝州市的临汝镇、杨楼、温泉、庙下、骑岭、王寨、城关镇、纸坊、小屯等9个乡镇,共43公里,河床占地约1.1万亩,汝河洪水凶猛,沿岸群众屡遭灾害。据历史记载,1943年特大洪水流量为9000立方米/秒,仅汝州就有91个村进水,32个村塌房,许多耕地被冲毁,财产损失了不计其数。因此,沿岸群众迫切要求治理汝河。

县委书记霍华章深入群众,侦查民情,顺应人民要求,开始治理汝河。1958年农历正月初一,他把县直机关干部和沿岸公社干部集中到县委会议室里,他手执“教鞭”,指着墙壁上挂的临汝地形图,像地理老师讲课一样,向大家讲解如何治理汝河的规划。讲后,他带领干部们从城关上河村进入汝河滩,沿河徒步而上,实地察看。中午,在庙下境内就地吃顿各自带的干粮(馍),下午继续前进。晚上从杜庄村返回县城。通过一天实地察看,提高了干部们治理汝河的信心。正月初六,沿岸群众开始备石料。大干一春,汝河两岸百里大坝基本完成,从此拉开了临汝群众治理汝河的序幕。

该文由市委党史研究室李翔宇提供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河南日报 

Copyright © 2011 今日汝州智慧全媒体数字报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汝州市老二门街南段   邮编:4675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