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行业职能,助力贫困残疾人同步小康好政策让养牛老汉过上好生活“咱村的土特产爆红直播间”市人民医院送医上门情暖贫困户我市78名政法执法监督员上岗简讯要闻简报爱心捐助患病同事街头巷事
第02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2636期:第02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0-07-22

好政策让养牛老汉过上好生活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本报讯(融媒体中心记者郭营战 通讯员马鹏亮)“前段时间刚卖了一头牛犊,挣了快1万块钱,过段时间奖补的3000元也会发下来,我计划再添一头‘老兽’,循环发展,这日子一定会越过越美!”7月21日,在蟒川镇郝沟村贫困户张壮的牛棚里,老汉乐呵呵地说。张壮嘴里的“老兽”指的是母牛,买“老兽”繁殖牛犊、养上几个月然后卖掉,是这个拥有几十年养殖经验的“牛把式”的生意经。“一头小牛犊,产下来喂上几个月,一般能卖七八千到一万二千元,除去饲料、不算功夫钱,至少也能落个7000元。如果喂有4只‘老兽’,一年起码落个3万元。”谈起养牛的致富经,张老汉滔滔不绝,神情充满自信。

但放在前两年,张壮可没这份自信,制约他发展的,不是技术而是资金。张壮今年65岁,老伴是重度残疾,因小儿麻痹落下后遗症,需要拄着双拐生活,再加上膝下儿女较多,家庭负担较重。被评定为贫困户后,一系列的精准扶贫政策,才让张壮看到了美好生活的曙光。

“你看吧,我养牛有畜牧产业奖补,去年奖补了5000元。儿子能外出打工了,务工补贴、交通补贴一年给了2000多元,老伴还有残疾人补贴,孙子上学还有‘两免一补’政策。政策这么好,咱怎么能不感激?再加上我腿脚利索能干活,日子一定会越过越好。”

更让张老汉心生感激的,是2019年的一笔金融小额贴息贷款,对他来说,可谓“雪中送炭”。去年夏天,郝沟村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李栋栋找到他,问他想不想扩大养殖规模,能帮他贷到一笔款,没有利息。这对于一直想再买一头牛却苦无资金的张壮来说,正是“瞌睡了飞来一个枕头———求之不得”,于是他赶快在李栋栋的帮助下填写各种表格资料,贷到了2万元贴息款,又添了7000元买了一头母牛,当年就见到了效益。

“为了能让我早日脱贫致富,政府对咱的关心可真不小!”张壮说,蟒川镇副主任科员、郝沟村脱贫责任组组长赵涛多次来他家,为他出主意、想办法。有一段时间,想着他有养殖经验,就为他谋划养兔致富项目。“虽然我最后没有喂兔,一直想发展养牛,但对人家的这份热心,我一直很承情!”

养牛的活,一直是张壮在干。除此之外,他一个人还要侍弄七八亩地,种玉米、种花生。“政策再好,更多的还要靠自己。我现在已经脱贫了,下一步是奔小康!要不然,咱还真对不起党的好政策呀。”张壮笑哈哈地说。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河南日报 

Copyright © 2011 今日汝州智慧全媒体数字报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汝州市老二门街南段   邮编:4675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