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9日,记者获悉,风穴路街道通过打造贫困户增收增智增志“铁饭碗”,脱贫攻坚工作取得显著效果。
普惠政策兜底做实,贫困户不再常常发愁
“要不是扶贫政策,俺全家4口人咋都能有低保?俺媳妇儿、俺小妮儿还享受残疾补贴,还有电费补贴,光这三样一年就给俺11000多元,还有新农合一年又省800元!这两年我可不发愁了!党的政策真是好啊!”风穴路街道贫困户党见军说起享受的低保政策满脸欢喜。
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之初,风穴路街道以解决贫困户“两不愁三保障”为切入点,从党政班子到村居干部,从脱贫责任组到脱贫责任人,深入学习领会中央、省、市、相关委局脱贫攻坚各项政策,深入调研、反复研判、助力助资,使贫困户的低保、残补、新农合、新农保、教育等普惠政策应享尽享,通过政策落实落细,从根子上解决贫困户的生活保障问题。
扶志扶智小处起,贫困户不再是边缘人
“授人于鱼不如授人于渔”。怎样增加贫困户的生活信心?如何提振贫困户精气神?怎么提高贫困户的生活能力?风穴路街道通过组织贫困户参加志愿服务活动赚取劳动积分,定期到扶贫爱心超市兑换食用油、大米等生活必需品,通过志愿服务活动,让贫困户参与到村里环境整治、助力集体经济发展等事务中来,让他们不再是村里的边缘人。同时,开发宣传员、保洁员等弱劳动力岗位提供给贫困户,使他们通过这些岗位劳动,不断感受村里的变化,体现了自身的社会价值。
量身打造增收途,贫困户有了“铁饭碗”
“去年俺种了两亩地的姜就净收了10000多元,今年种了3亩,办事处还联系专家来培训指导新技术,估计收入不低于20000元,明年俺想着再多种些姜,有办事处指导着,种姜俺心里有底气儿。”贫困户马会坡说起种姜满眼希望。
脱贫,让贫困户过上安稳的好日子,仅靠政策兜底还远远不够。针对辖区贫困户老弱病残多、劳动力少且弱的情况,风穴路街道通过考察借鉴、分析对比,从弱劳动力可做工的线绳扶贫车间到以“周期短、操作易、见效快”的肉兔养殖,再到有本土技术的生姜种植项目,街道党政班子建厂房、买设备、修路、买兔笼、搞培训、请专家、拓销路……投资选项、量身定做、全程指导、跟踪服务。
针对肉兔市场价格不稳定的问题,联系爱心企业能收尽收,解除卖兔子的后顾之忧;针对本土传统生姜种植技术落后、产量不高的问题,带领种植户远赴外地现场学习、请专家讲课指导,开发“姜山美人”品牌姜,延伸生姜种植增收链条。目前,风穴路街道下程村生姜种植达到500亩,姜农们干劲十足。“几年来生姜收入持续走稳,明年会继续扩大种植规模,下一步我们将在拓宽销售渠道的同时,开发姜饮、姜片等产品,进一步延展增收链条。”下程村主任丁心芍说。
通过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扶贫举措,风穴路街道贫困户生活环境大大改善,人均收入由2016年的2000元增长到现在的8000元。“贫困户脸上有精气神了,腰杆挺起来了,钱袋子鼓起来了,生活安稳了,扶贫工作才算做好了,我们将为贫困户的‘铁饭碗’持续努力,给党和人民群众交上一份满意的脱贫答卷。”风穴路街道党工委书记刘建青说。
融媒体中心记者 郭慧利 通讯员 高乙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