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2日下午,细雨霏霏,烟雨蒙蒙下的汝瓷小镇亦真亦幻,平添了几分艺术的情调。
汝瓷小镇东南角C路12号,汝州市荣盛汝瓷开发有限公司二楼雕刻车间内,51岁的刘恩霞坐在靠近窗户的工作台前,全神贯注地雕刻着素坯“来福石”上面的图案。楼下的花园内,竹影婆娑,月季吐芳,与室内架子上琳琅满目的汝瓷相映成趣。
这个充满艺术气息的院子,就是刘恩霞34年研发汝瓷、历尽艰辛之后打造的艺术殿堂,这里每天都在演绎着汝瓷最动人的原创故事。
往南走两华里,就是刘恩霞的故乡,也是北宋五大名窑之一汝瓷的故里。
1“我是从严和店走出来的汝瓷艺人”
蟒川镇严和店村,村子不大,却远近闻名。
村子北侧,蜿蜒曲折的蟒川河环绕而过,每逢雨季来临,散落在山岭间的民居云雾缭绕,恍若人间仙境。早在唐宋时期,这里就是民汝窑的生产、销售集散地,官府曾在这里设置专门的经营管理机构。烧窑需要大量的木材作燃料,古时的严和店村周围树林茂密,盛产高岭土,而且临近蟒川河的水源地,是理想的制瓷场所。兴盛时期,沿着蟒川河形成了数十里窑厂,以民汝窑瓷器为主要交易对象的商贸活动十分活跃,可以遥想当年车水马龙、人声鼎沸的繁华景象。
从严和店村走出来的刘恩霞,对这片土地、对汝瓷有着别样的感情。
1969年,刘恩霞就出生在这个依山傍水、充满艺术气息的小村庄。童年时期的她就耳濡目染了恢复汝瓷烧制技艺的一位位工匠在这里忙碌奔波的身影,也使她对汝瓷的烧制技艺产生了梦幻一般的迷恋。
1986年,她通过招工进入原国营临汝县汝瓷一厂时,还是一个17岁的黄毛丫头。就是这个不起眼的黄毛丫头,从最初成型、上釉的一线工人做起,1988年底通过选拔,被调入厂里的“汝官窑实验项目组”。
其间,汝瓷天蓝釉恢复技艺重要研发人郭遂从原国营临汝县工艺美术汝瓷厂退休后,受聘到原国营临汝县汝瓷一厂“汝官窑实验项目组”指导工作,刘恩霞有幸跟着郭遂学习。
至今,刘恩霞还记得郭遂的一句话:“只要扑下身子来,肯干、肯钻研,不怕不能成功。”在郭遂的言传身教下,刘恩霞迷恋上汝瓷实验,研究兴趣也越来越浓厚。
2窑多件全部烧坏,朋友劝她改行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国营、集体和乡镇企业改制,1997年刘恩霞下岗了,离开了汝州市国营汝瓷一厂。“我们姊妹三个都在那里工作,随着企业改制,离开瓷厂时心情很失落,但是却没割断对汝瓷的喜爱,我下定决心继续从事汝瓷行业。”之后的刘恩霞,一直在汝瓷的设计、研发行业孜孜以求。
2004年11月,在经过一番市场探索后,刘恩霞决定成立荣盛汝瓷工作室,建窑炉自己研发、生产汝瓷。
创业难,女人创业更难。尽管在汝州市国营汝瓷一厂从事了汝瓷的核心技术研发,但真正自己动手全过程“操盘”,还是遇到了许许多多意想不到的困难,“很多时候,几乎走到了死胡同,看不到一点希望,差点就放弃不干了。”
当时,刘恩霞的手里只有1万余元的资金,在哥姐等亲属的帮助下,她东拼西凑了10余万元,在市区南关自己的家里建起了一个体积1立方米的窑炉。由于小院子周围较封闭,窑炉的烟囱过低等原因,连烧6窑,大小300余件产品竟然一件也没烧成,眼看着投入的数万元烧成了一堆残次品,当时她的心里滴血一般难受。“钱大部分都是借的,我姐当时为了帮我,在我那里义务给我制模、雕刻,干不成,谁也对不起呀!”
考验接踵而至。除了烧制的产品成品率很低外,如何把烧成功的汝瓷销出去也面临重重困难。刘恩霞至今记忆犹新,2005年整整一个春天,她烧制的汝瓷没有卖出去一件。原本就瘦小的她茶饭不思,整个人看上去更加瘦小了。但要强的她在家中噙着泪烧窑,走出家门却满脸笑容,“为了我挚爱的汝瓷事业,再困难我也要挺过去。”
为了推销自己的汝瓷,刘恩霞一个人扛着一大纸箱子用报纸包裹好的汝瓷,坐长途客车到全国各地的茶城、陶瓷城做推广。当时汝瓷在汝州以外的很多人眼里还是陌生的事物,她在那里转悠了一天,跑得腰酸腿疼、嗓子眼冒火,汝瓷还是不被人所识。常常心力交瘁地回到家里时,已是夜色阑珊。
重重压力,让刘恩霞内心也动摇了。亲属们直言不讳地劝她:“不能再干了,再干家产都赔进去了,还不如在南关支个羊杂汤,也比你烧汝瓷强!”
“我那时也真打算放弃了,实在顶不住了。但仔细想想就这样不干了,不仅自己心理上过不去,也觉得愧对自己当初的选择,所以还是咬着牙坚持了下来。”回忆当初的创业往事,刘恩霞目光坚定。
刘恩霞正在制瓷
3遇到两位贵人,最终走出一片青天
在经历了重重磨难之后,刘恩霞一度彷徨的汝瓷艺术道路终于曙光出现。
机遇总是垂青有准备的人。在刘恩霞的苦心打拼下,她生产的汝瓷知名度渐渐提升,越来越多的朋友开始认识了这位执着的女艺人。“在我的创业过程中,得到了许多朋友、贵人的帮助,他们坚持不懈致力于汝瓷品牌的宣传推介,并给我提出了很多发展建议,为推动汝瓷事业发展默默地奉献。把汝瓷做精做细,不断推向新的高度,这是我感恩他们最好的回报。”
随着上海、北京、深圳等地市场的拓展,使得刘恩霞不断改进汝瓷产品的釉色,在传承古汝窑技艺精髓的基础上,大胆创新,在汝瓷研发的道路上越走越铿锵。
不断突破自我的刘恩霞先后到郑州轻工业学院陶瓷技艺研修班、景德镇陶瓷大学高研班等进修学习,拓展思路,开阔视野,提升技艺。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刘恩霞先后在国家级专业刊物上发表了《浅谈汝瓷的内涵意境》《浅谈天青釉汝窑的釉色艺术》《试论汝瓷的研学之路》等论文,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汝瓷外观专利5项、发明专利2项。
在34年的汝瓷烧造生涯中,刘恩霞不仅精确地提纯了汝瓷天青釉、豆绿釉和月白釉的配方比例,还对手拉坯茶具进行了大胆的改良和创新实践,其作品粗放中内含收敛、宁静中暗藏奔放,被公认为是最接近宋代汝瓷美学的工匠师之一。
梅花香自苦寒来。历经艰辛的刘恩霞,巧手塑造出一件件美轮美奂的汝瓷艺术作品,也博得一片喝彩。
2007年,刘恩霞被评为河南省民间工艺美术大师。2010年,其作品《茶具(小号)》在首届中国(国际)汝瓷文化节汝瓷精品评选中被评为珍品。2013年,作品《梅花洗》在河南省陶瓷设计职业技能评比中获得银奖。2014年,作品《百合洗》在中国当代汝瓷大师精品展中获得金奖,作品《菩萨像》《龙茶壶茶具》获得铜奖;同年,作品《连年有余》在中原洛阳旅游商品博览会中获得金奖。2015年,作品《葡萄瓶》在中原鹤壁文化产业博览会中获得银奖,作品《葡萄盘》获得创意奖。2016年,作品《马上封侯》在河南省陶玻协会举办的“金猴献瑞”陶瓷艺术评比中获得银奖;同年,作品《莲子洗》在第二届中国历史名瓷烧制技艺大赛中获得铜奖,在中原第三届鹤壁文化产业博览会中获得创意奖;同年7月,她的多件作品在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举办的评比中被评为“轻工精品奖”。2017年,作品《汝瓷天青釉鸡心钵》在中原第四届鹤壁文化产业博览会上获得金奖。2019年,作品《天青釉四方壶茶具十件套》在中国(成都)国际茶业博览会上荣获金奖。刘恩霞连续多年被汝州市陶瓷协会评为先进个人,其公司被评为先进单位。2010年9月,被汝州市委、市政府授予“汝瓷传承与发展人物”。2020年6月,被河南省工艺美术协会授予“河南省工艺美术大师”荣誉称号。
无论走多远,但家乡永远是她魂牵梦萦的地方,也是她最初获得艺术灵感、如今寻找新的创作素材的热土。怀着这样的情愫,2014年1月,刘恩霞在荣盛汝瓷工作室的基础上又注册成立了汝州市荣盛汝瓷开发有限公司,并把汝瓷厂搬回到了家乡严和店村东侧,即如今的汝瓷小镇。2016年,作为首批入驻汝瓷小镇园区的企业,刘恩霞建设了占地3亩、总建筑面积2200平方米的新厂,并投入生产。“我的梦想是把严和店村变成一个有着浓郁汝瓷艺术气息的陶艺村,重现古代民汝瓷交易的繁荣场景。”
如今,刘恩霞生产的汝瓷产品涵盖茶器、餐具、酒具、观赏类、佛用品类、收藏类等六大类,市场遍布全国,并且在新疆喀什、黑龙江东宁、内蒙古赤峰等偏远地区都有稳定的市场需求。
“当下汝瓷产业发展前景广阔,发展环境良好,让我更充满了信心。我将继续坚守原产地汝瓷的发展初衷,秉承传承汝瓷文化,促进汝窑复兴的创作理念,汲取中国唐宋历史文化和民间艺术精髓,打造具有民族特色的原汁原味、原产地全手工作品,追逐更加迷人的天青之梦。”刘恩霞说。
融媒体中心记者
郭营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