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忠彦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耄耋老母更加看重今年的端午节。离节日还有一大截子光景,她就嚷着要回家乡的农村祈福纳祥;赶在端午节采集草药,防病治病、压邪攘灾。我答应了老人的请求后,她催促我灌酒买雄黄,亲手配伍雄黄酒,然后戴上老花镜,开始配制五色线、缝制香囊,筹备过节的一应物品。看着母亲一天到晚飞针走线那副勤勉和虔诚的模样,我的心里忽然一热,少时在故乡农村过端午节的镜头倏忽飞来,弥漫在岁月深处节日的草药香悠然飘来,甜醉我一颗刚刚摆脱疫病阴影折磨的心。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垄黄。”乡下的五月节总是和繁忙的麦收纠结在一起,风中抢收,虎口夺粮,但这并不影响节日的神圣和程式。节日这天,家庭主妇可以半天不出工,专事节日事宜;男人们依然忙于抢收抢种,但一颗焦灼的心似乎也平和安静下来;孩童们不再被撵到地里拾麦,耳朵、鼻孔处涂抹雄黄酒,手腕、脚腕和脖颈上被母亲系上五色线,披挂香囊,帮助母亲烧香敬神、采药采茶。最诱惑我们这些“小馋猫”们的,莫过于吃煮鸡蛋、大蒜和炸油馍。那放了艾叶煮熟的鸡蛋和大蒜,还有那平时难得一见的油馍,是不允许我们放开肚皮吃饱的。好在还有一个美差,能让我们暴食美餐的。作为亲情的使者,孩子们还要挎起油馍篮子,为出嫁的姑姑或姐姐送节,这是我们乐此不疲的美事。
时光荏苒,人逼花甲。品嚼儿时端午节的滋味,最醉人心脾的是那飘香的草药味儿。
“端午节,天气热,五毒醒,不安宁。”大奶奶念叨着不知盛传了多少代的民谚,把两棵猫眼睛连根拔出,放进了荆篮里。她的篮子里已经放满了各种草药,我认识的只有艾草、菖蒲、车前子、桃枝、柳叶、莎草等等。为了杀死五毒,确保人体健康,古朝远辈子至今,人们都在端午节采药。我问大奶奶,为什么要在端午节采药?
“端午节前都是草,到了端午便成药。”大奶奶说一些根茎入药的植物,长到端午时节已经成熟,正可以入药,因此端午是采药的好时节。大奶奶说的话直到参加工作后,我才在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中找到了佐证:“五月五日,竞采杂药,可治百病。”
大奶奶讲述所采草药的妙用,“呼呼啦啦”把一帮“娘子军”和“童子兵”聚拢到她的跟前。“艾草浑身宝,家家离不了”“家有五年艾,不用郎中来”。大奶奶出口成章,说得头头是道。她说:人们将艾置于家中以“避邪”,干枯后的株体泡水熏蒸可以消毒止痒,用艾水洗澡或熏蒸治疗妇科杂病,灵验得很。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端午节里,家家都要洒扫庭除,把艾条插于门楣,悬于堂中,迎吉祥纳百福,永保身体健康。
“采采芣苡,薄言采之。采采芣苡,薄言有之。采采芣苡,薄言掇之。采采芣苡,薄言捋之……”走出小山村后,每每读到《诗经》中《芣苡》这首诗,就会想起端阳节跟着母亲采集车前子的情景。车前子,又名芣苡,俗称车轮菜等。春开紫色花,夏结紫色籽。籽可供药用,治妇人难产有特效。所以端午节这天,女子往往结队去田野采集车前子,然后回家晒干以备用。其实,这一风俗早在春秋时代就已流行,《芣苡》这首诗写的便是采药之风。在夏日的山谷中,一群妇女唱着歌儿,辛勤地采着车前子,内心满怀着对未来的希望,脸上露着笑容……
“‘五根水’洗身,健壮如铁镦”洗草药水,是家乡端午节习俗之一。端午这天是草木一年中药性最强的一天,此日遍地皆草药,洗草药水可治皮肤病,并祛邪气。家乡的“五根水”是指用艾茎、桃枝、柳枝、柏枝、桑枝熬制的草药水。记得童年端午节的晚上,母亲扒光我的衣服,把我放进热气腾腾的草药水盆里浸泡,并用手帮我揉搓身骨。袅袅的水雾中,飘着一抹淡淡的苦香,身骨被药水浸润得轻松光滑,五脏六腑惬意之极,舒服得我在药水中叫唤起来,真有种飘飘欲仙的感觉。也许是童年和少年端午节草药水洗身的功效吧,几十年走南闯北从没有患过皮肤病。
庚子年端午节渐近。母亲手工制作的香袋挂满墙头,大小不等,形式各异,五颜六色,药香醉人。香袋内装香料,掺和着川芎、排草、芩草、丁香、山艾、白芷、甘草、雄黄等中药粉,再用彩绸扎绣而成,下边还垂挂着红、绿、青、蓝、紫各种线穗。我把它佩在胸前,一时香气扑鼻,神清气爽。这些芳香开窍的中草药,有清香、驱虫、避瘟、防病的功效。母亲制作的这些香囊有给孙子、孙女、外孙、外孙女、重孙、重孙女,还有邻居家孩童的。至于那五色丝,年年岁岁是要系在我的手腕和脚腕上的,尽管我已入老境。应劭《风俗通》中说:“五月五日,以五彩丝系臂,名长命缕,一名续命缕,一名辟兵缯,一名五色缕,一名朱索,辟兵及鬼,命人不病瘟”。中国古代崇敬五色,以五色为吉祥色。因而,节日清晨,各家大人起床后第一件大事便是在孩子手腕、脚腕、脖子上拴五色线。母在老儿亦是小,大爱常荫晚辈身。在城市的家中,吮吸香囊芳香,品咂雄黄药酒幽香,舔尝五色丝线芬芳,我似乎被母爱的天香沉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