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利纳站在暖箱旁,关注患儿的状况
儿科医生是妈妈们的天使,宝贝们眼中的“恶魔”。很多宝宝一听到去看医生,就会吓得哇哇大哭,而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科及新生儿科主治医师连利纳,在宝宝眼中也一样是天使。他们虽然有哭声,但是更多的是笑声。
连利纳从事儿科及新生儿科临床工作十余年,擅长新生儿及儿科疾病的诊疗,尤其对早产儿管理,新生儿脑损伤以及新生儿及小儿危重症抢救方面更为突出。
每当收治患儿时,妈妈满含泪水的不舍,总能牵动连利纳的心。她自己是两个孩子的妈妈,所以非常理解十月怀胎的不易,她常说:“孩子交给我们请您放心,短暂的分离之后,我们一定会还您一个健康的宝宝。”
每次从宝宝住院、喂养、护理以及治疗,连利纳总是不厌其烦地一步步详细解释,直到宝妈们放心。
2019年深冬的一个夜晚,连利纳接到医院急诊儿科的电话,得知一个在北京出生的早产儿,在监护病房住院十多天,出院回汝两天后,又因呼吸心跳微弱,来到该院就诊。
“您放心,我一定尽全力救治。”在急诊医生的陪同下,连利纳迅速将孩子抱进监护室。此时的孩子已全身青紫冰冷,呼吸暂停,心音低顿,呼吸循环衰竭,濒临死亡。在告知家属病危时,她看到孩子妈妈满眼泪花,不自觉也红了眼眶。她抑制住自己难过的心情,自信而又坚定地劝慰孩子的妈妈。
连利纳迅速插上呼吸机,第一时间保证孩子能够正常呼吸。由于孩子心率不好,她又立即给孩子给予肾上腺素,并一直待在辐射保暖台旁,一边指导,一边看着护士给孩子用药。
时间一点一滴地过去,一个小时后,孩子心率上升;两个小时后,孩子皮肤青紫慢慢缓解;三个小时后,孩子有了反应,并伴有轻微的哭声,情况明显好转。
从凌晨三点到早上八点,她一夜无眠,坚守在新生儿监护室内,最终成功将孩子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她的坚守,挽救的不只是一个新生命,而是一个家庭的幸福。患儿妈妈逢人便夸:“连利纳医生真好,不但技术高还心细,对病人如亲人,对婴儿像对自己的孩子一样精心呵护。”
新生儿监护室是无陪护病房,因此沟通显得尤为重要。2018年夏天,一个刚出生6天的宝宝,因反复发热来该院就诊,来时孩子精神反应差,免疫力低下,且出现反复吐奶的情况。
连利纳初步评估为颅内感染,她告诉孩子妈妈需要住院做进一步检查。但由于孩子过于年幼,这位妈妈放心不下,不愿意留孩子一个人在这儿,在连利纳与她进行了耐心的沟通后,这位妈妈才同意住院。
检查结果很快出来了,确诊为颅内感染,脑脊液白细胞数目达到一千多。此时,这位妈妈更担心了,再次询问连利纳道:“孩子是不是特别严重呀?需要我们转院吗?”
“现在孩子的条件不适合转诊,路上容易出事。”看出了这位妈妈的担心,连利纳没有因为患儿家属的不信任而气馁,也没有因为孩子严重感染而害怕。她一边继续治疗,一边跟家长沟通道:“给我三天时间,先把病情稳定下来再说。”
三天时间,连利纳拼尽全力给孩子治疗,与此同时,她把检验结果和治疗方案发送至上级医院的群里,让老师们给予指导意见,确立最合适的治疗方案。
一连三天,连利纳总是站在暖箱旁,时刻关注孩子的状况,看着孩子的用药,并进行体温监测,直到孩子体温降了下来,呼吸逐渐均匀,可以吃奶了,她才肯离开。
三天后,孩子体温恢复正常,精神好转。孩子妈妈喜极而泣,满含感激与歉疚地说道:“连大夫,很抱歉,我应该给予你们充分的信任,您这几天的辛苦付出我们一家人都看在眼里,真的是太感谢您了。”
以心交心,相互信任,医患关系本就该是这样的。面对质疑,连利纳选择坚持;面对病魔,连利纳一往无前。她将每一位幼小的宝宝都放进心里,这暖心的举动,也让她走进了每位患儿家长的心里。
“不要放弃,请给我一点时间。”这是连利纳的口头禅,也是一名医者的承诺。她看似柔弱的外表下,隐藏了一颗强大的内心。把每个来找自己看病的孩子治好,就是她最大的愿望。
融媒体中心记者李晓伟
通讯员王文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