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老家收麦日诗词世界国画母亲的“真好”时光深处修为优雅习近平在正定
第03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2600期:第03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0-06-01

习近平在正定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当时,县财政的钱不多,县委、县政府办公条件都很简陋。习近平同志拨款修缮农村小学,发展生产,没人有异议。拨款修复寺庙,这在上世纪80年代初期,却是有一些争议的。那个时候,毁庙砸佛像的十年浩劫才刚刚结束没几年,许多人还把宗教文化当成是迷信、“四旧”来看待。

习近平同志说:“这些可都是国宝啊!一旦消失,就永远看不到了。我们保护和修复文物,既是对祖先负责,也是对后人负责。况且,这些文物古迹修复好了,将来可以发展正定的旅游事业,给正定增加收入,何乐而不为呢?”

30多年过去了,我们不得不承认这位年轻县委书记的远见卓识。现在,隆兴寺、临济寺等文物古迹,不仅拉动正定旅游经济的发展,也成为正定这座千年古城的标识和文化名片。

采访组:这次谈话后,您在正定采访还有哪些新发现?

赵德润:采访中,我看了一些和石家庄毗邻的模范乡镇,也看了一些相对落后的乡镇,可以说发展快的和慢的地方,我都走到、看到了。我不仅到各个乡镇,还到村里,到农民家里去看,看得比较深入,前后持续了半个多月。

我印象中,发展比较快的有二十里铺、西兆通、南村。这些地方依托城市,靠城吃城,对习近平同志提出的20字方针贯彻得很好,对具体如何“投其所好,供其所需”也了解得比较清楚。

我发现正定农民的素质和精神面貌正悄悄发生着变化。那时候,改革开放刚刚开始,城里人穿西装的都不多,农村穿西装的更是罕见。我到南石家庄村去看一个养殖公司,这是五户农民合资办的公司,公司在当时就很先进,有实验室,还有科研项目,公司的“董事长”“总经理”比我们穿得还带劲,西装革履,打着领带,还向我咨询哪一款高档照相机性价比更好。我发现正定农民嘴里流行词很多,意识挺超前,思维也很新潮,跟他们打交道的时候,简直忘记了他们是农民。

为提高农民素质,习近平同志组织编了一本小册子叫《新素质分子一百例》。这本书里主要介绍农民的变化,选了100个典型写在册子里,让大家学习。

小马村37岁的党支部书记张福斌带领群众搞工副业生产的事迹,一时传为佳话。他从报纸和刊物上研究市场紧缺的商品,并且去实地考察,还和习近平同志请来的专家顾问一起研究,请他们帮助出主意。专家论证之后认为可行,他就跟村民一起集资100万元办了一个生产化工产品的企业,把20名工人送到西北大学去培训。很多人看到100万元这么大的数字,都替他捏了一把汗。这位村支书却很自信地说:“习书记请来的这些专家,帮我拿定了主意。我相信他们的科学论证不是随便拍脑瓜。一旦办成了,一年就能挣60万元,第二年就可以收回投资开始盈利,这可是棵摇钱树。”后来,这个企业果然成功地办起来了,效益超出了预期。

正定采访,使我深刻感受到,农民在市场经济的海洋里,从内到外发生了巨大变化,他们精神面貌焕然一新,素质提高了,懂得了商品经济,懂得了怎样去致富。“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比什么都重要。

习近平同志当年培养的一些典型,现在都成气候了。比如,他一直关注和支持的留村乒乓球学校,在他建议下搬到县城建分校,现在已经发展为国内外闻名的乒乓球训练基地,被誉为“世界冠军、奥运冠军的摇篮”。

我在调研时认识的一位农民企业家,现已成为金河集团董事长。他一开始开拖拉机,而拖拉机维修经常需要配件,他觉得这是一个赚钱的门路,就开了一个配件厂。他用赚的钱买一辆汽车跑运输,于是又扩大经营,搞汽车配件;汽车需要汽油,他又搞起了油库。他的油库在华北地区都很有名气,铁路专用线能通到他的油库里。他还搞房地产和投资业务,成了正定有名的大企业家。而在他起步的那几年,正是习近平同志细致具体的富民政策让他走上了发展的快车道。

(未完待续)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河南日报 

Copyright © 2011 今日汝州智慧全媒体数字报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汝州市老二门街南段   邮编:4675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