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建彬正在为患儿看诊
2019年全年门诊量达5万余人次,日接诊量达200余人次,我们很难想象,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数字,这个数字背后,又承载了多少故事。但对于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科主治医师张建彬来说,这就是他的日常工作,是他的常态化工作。
张建彬毕业于西南医科大学,是名医学硕士。2013年8月,他应聘到汝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13年11月,在新生儿科工作,同时在门诊儿科坐诊;2018年10月,医院调整分工后,专职在儿科门诊坐诊。从事儿科临床工作10余年来,对儿科常见及多发病的诊治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一说到张建彬,很多同事和患儿家属的第一印象就是他的患者特别多、人缘特别好、复诊率特别高。这一方面是对他本人从业10余年来医德医术的综合评价,另一方面也凸显了该院广纳贤才、知人善任、任人唯贤的客观事实。
2014年春天,该院新生儿科收治了一名早产32周的女婴,张建彬是其主治医师。女婴出生时体重才2斤6两,反复呼吸暂停,心肺功能和各脏器都发育不全。该女婴住院初期病情不稳定,护士一个电话,无论是正在吃饭还是休息,张建彬都会飞速赶往医院。
有一次下夜班后,女婴出现呼吸暂停,张建彬在归途中折返了三次,最后索性留在病区不走了。直到深夜,女婴转危为安,他才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家里。“医院是你家,咱家是宾馆啊,你就住在医院,别回来了。”面对爱人心疼的抱怨,张建彬笑笑不说话,但他心里清楚,把一个早产和危重症儿从死亡线上拉回来,就是在拯救一个家庭。
那个春天,这个女婴在新生儿科前后住了42天,张建彬也整整陪了她42天。孩子病情虽然有反复,经历了呼吸暂停、各脏器异常、感染、喂养困难等难关,最终开始慢慢好转,直至痊愈出院。出院后家属多次找张建彬复诊,如今这个命运多舛的小女孩发育正常,聪明可爱,整个家庭对张建彬都非常感激。
2015年夏天,陵头一个8岁的小男孩感冒发热后突然双下肢疼痛不能下地走路,到处求治无效。其家长抱着一丝希望来到该院门诊儿科。张建彬接诊后,认为是病毒感染导致的双下肢神经损害,诊断为较少见的良性肌炎。明确诊断后,他对症下药,精心治疗,小男孩很快就能下地走路了,5天后完全恢复。
张建彬的名气传开后,许多外地患者慕名前来。除了平顶山地区的几个县市,登封、汝阳、栾川等地,都有家长带着孩子过来看病。很多外地患者来到汝州已是下午,张建彬就常常坚持坐诊到晚上,看完最后一个患儿才下班。
除了在病区值班,每天早上7点半,他都会准时来到诊室,一坐就是十几个小时,只有中午吃饭时间能够歇一下。因为患者对他的信任,预约的也较多,他通常都要加班加点,常常感觉到身心疲惫。
对于一般人来说,每天朝九晚五,兢兢业业,对得起工资就够了,但对于张建彬来说,医生就意味着一种态度、一种责任、一种做人的原则。医院、患者和医生,在他身上形成了稳定的“铁三角”,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名声的积累是靠日复一日的努力工作来支撑的。2013年到2018年,张建彬整整5年都是在病房和门诊两头跑,白班和夜班轮班倒,经常24小时不离医院,高强度的工作压力,逐渐让他身体吃不消了。
2018年,该院领导了解到张建彬的实际情况,通过科室谈话和工作调整,将他固定在了更能发挥特长的门诊儿科工作。2019年,张建彬全年门诊量达5万余人次,日接诊量200余人次,达到了一个惊人的数量。
对患儿的负责任,也体现在张建彬生活的方方面面。应患儿家长要求,张建彬前后建了4个微信群,其中3个群已达到500人满员。通过微信群,医患之间能够及时互动,每天回答问题已经成了他固定的习惯。
说到治病救人,张建彬感慨良多,他认为,技术是一方面,沟通更加重要。医生作为患者病程的参与和管理者,有一个认真细致、耐心负责的态度,有时候比医术更加让患者信服。张建彬以他准确的诊断、认真的态度、耐心的沟通,温暖着一个又一个患儿家庭。
张建彬对工作的敬业态度,既是他个人执业生涯的有力基石,也有效提升了该院门诊儿科的知名度。他因此连年被医院评为优秀医师和先进工作者,受到同事及广大患儿家属的一致认可和好评。
同事们称赞他:为人谦和、待人以诚,对患者态度和蔼,对同事亲切有加,医术精湛。他是优秀青年医生的代表,也是我辈学习的榜样!
患儿家长称赞他:张大夫对待患者热忱、亲切、耐心、认真、负责,门诊的病患经常都是看不完不下班,到晚上八九点也是常有的事,对待微信群里的问题也是一遍又一遍地回复,不厌其烦,经常很晚还在回复问题,张大夫真是我们的“钢铁侠”。
融媒体中心记者 李晓伟
通讯员 王文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