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中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深化改革健全制度完善治理体系 善于运用制度优势应对风险挑战冲击刘鹏到市人民群众来访接待中心接访乡村振兴需要文化的力量汝州:坚持“三化”着力开展公共文化志愿服务活动城垣北路夜市摊开始试营业
第01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2578期:第01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0-04-28

乡村振兴需要文化的力量

郭营战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陵头镇段村正在建设的王湾民俗文化村,焦村镇魏沟村的汝海兹风写生基地,蟒川镇寺上村的九峰山写生基地,临汝镇郝寨村的“凉水泉”农乐园,如今随着乡村振兴工程在我市的深入推进,一批带有浓郁豫西农耕文明特色的民俗文化基地,在我市一些乡村被保护性开发起来。这些民俗文化项目不仅成为新的旅游亮点,而且因为专业旅游文化公司的全方位介入,在助推乡村振兴、促进农民增收方面的作用日益凸显。

党的十九大作出了乡村振兴战略部署,明确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乡村振兴是一项长期系统工程,目标是实现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大领域的全面振兴。其中,乡村文化振兴不仅是乡村振兴的任务和价值追求,更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路径和抓手,为推进乡村组织振兴、生态振兴、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提供重要支撑。

广袤的乡村不仅承载着农业生产和农民的生活,更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沃土,积淀着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来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根”与“魂”的守望者。实施乡村振兴,必须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不断提升农民的精神风貌。温泉镇朱寨村的移风易俗“百姓大食堂”,临汝镇小山沟村的“晒被子”活动、李庄村的“包饺子”活动,都是培育良好乡风、民风的有益实践。

推动乡村文化振兴,需要对乡村传统文化进行保护、传承与发展,使其与现代文化有机融合,以更好延续乡村文化血脉。从物质文化层面而言,应加强对传统村落基本格局的保护,加强对乡村文物古迹、传统建筑以及民间文化活动场所等的保护。从非物质文化层面而言,应加强对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与发展,如乡村优秀传统曲艺、民间工艺美术、传统节庆活动、传统体育活动等。可以借助现代科技手段、现代文化创意设计表现乡村传统文化,鼓励乡村传统文化与乡村旅游深度融合,不断激发乡村文化的活力。

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必须按照有标准、有网络、有内容、有人才的要求健全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更好满足乡村居民的基本文化需求。应坚持重心下移、资源下移、服务下移,进一步完善覆盖城乡的基层公共文化设施网络。推动基层公共文化设施资源整合、共建共享,统筹建设集宣传文化、党员教育、科学普及、普法教育、体育健身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中心。

依托乡村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民族文化资源和生态文化资源,发展具有地域特色和民族特点的文化产品和服务。大力推动农村地区实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培育形成具有民族和地域特色的传统工艺产品,促进传统工艺提高品质,形成品牌,带动就业。积极开发传统节日文化用品和武术、戏曲、舞龙、舞狮、锣鼓等民间艺术、民俗表演项目,促进文化资源与现代消费需求有效对接。借助数字化网络平台,搭乘乡村旅游快车,将地域特色和乡村文化元素融入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农业观光、农事体验中,赋予农业更多文化内涵。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河南日报 

Copyright © 2011 今日汝州智慧全媒体数字报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汝州市老二门街南段   邮编:4675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