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里的诗心和信仰诗词世界拈来一缕春风也沉醉无奋斗 不青春这辈子俺只能做个普通人了
第03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2571期:第03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0-04-20

拈来一缕春风也沉醉

虢郭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去探访培风塔,正值仲春,阳光很好,百花竞放,因疫情而压抑已久的心情,在车轮的旋转中愈来愈轻松起来。

两百多年的古塔,历经风雨剥蚀、雷电袭扰,最终顽强地屹立在三山之中峰,成为汝南地标建筑。有自然之造化,更有无数仁人志士不屈的信念使然。

它是一座灯塔,矗立在汝州文人的心中。

多少次离开州城往东南走,总能看到不高的三座山上影影绰绰的这座古塔,会让心儿一刹那间沉稳和宁静起来。多少次从古塔北侧的大道上乘车而过,车子走了十华里之遥,却依然发现没有走出古塔的视野。仿佛古塔就是一个中心点,路子是围绕着古塔而修建的。因为古塔的陪伴,行路变得不再寂寞。

匆匆的与古塔擦肩而过,竟然多少年没有捡得片刻闲情,而去零距离拜谒他的古朴与伟岸。

这是疫情出现向好转机的一天,我的脚步终于稳稳踏上了这片厚重的土地。

风儿不疾不徐,不温不火,像带着水蒸气的熨斗熨贴得心花怒放。

青石的台阶长且陡,令我的脚步不得不缓缓拾级而上。这样更好,让我的心儿可以去放马在悠悠的汝水岸边。

汝州独特的地理奇观,孕育出独特的文脉昌运。伏牛、嵩箕两列山系,宛如两道屏障,横亘在州城南北两侧,中间一条大河波澜壮阔,滋养着两岸的黎民百姓。多么像自然造设的易经里的“坎卦”之形。

矗立在汝河南侧的三山,中山偏北,一峰独高,宛若明珠镶嵌;东西二山稍南,则逶迤低伏,峰头朝向中山,腾挪有情,仿佛二龙朝拜,有二龙戏珠之妙趣。

三山脚下的虎摇头村,凭借三山龙脉束气过峡延伸过来的田龙岗,又有汝河作屏,三山为案,故而马氏一族自清至民国,形成汝南名门望族。

相传,马家四世祖马卓群的孙辈屡考进士不第,马卓群请来南方术士解惑。术士踏勘地形后说道:“文士累考,功名不中,究其缘由,因灵秀之气不足,文脉不显。可在村南三山中峰处建塔加以弥补。”

卓群遂偕其弟马冠群在三山中峰创修一塔。建塔之意在于培植文风,激励后辈,奋发努力,人才脱颖而出,故取塔名为“培风”。

塔是佛教进入中国后的舶来品,最初为收藏高僧圆寂后的舍利子,自汉明帝迎进佛学之后,佛塔在中国开始增多。塔在进入中国后与本土文化结合,它的作用也日渐拓展,成为镇妖驱邪、增气补势的产物。培风塔属于文昌塔的范畴,主要用来兴文运、昌科举。

关于此说法,清朝高见南在《相宅经纂》卷二中曾说到:凡都、省、府、县、乡、村,文人不利,不发科甲者,可于甲、巽、丙、丁四字方位上择其吉地,立一文笔尖峰,保要高过别山,即发科甲。或于山上立文笔,或于平地建高塔,皆为文笔峰。

观三山诸峰,周围皆为平川,三峰独立,又在中山主峰建二十余米七层培风塔,塔顶六脊封檐,中置塔刹。古人没有科学的避雷措施,所以塔在1818年建成后不久即遭雷击,整体坍塌。后来马卓群的孙子监生马冬鸣又依原样进行了重修。1949年培风塔又一次遭遇雷击,塔刹被击掉,一二层券门损毁,形成一个大豁口,高高耸立的砖塔看上去更加岌岌乎可危。

2017年3月,汝州市委、市政府响应马氏后人及社会各界仁人志士的呼吁,由市文物局申报专项文物修缮资金,对培风塔进行了专项修复,在塔基增建了汉白玉栏杆,修复了破损的塔身、塔顶,并在塔顶增加了避雷设施。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手扶青石的栏杆,脚下同样是青石的台阶,耳畔有春鸟鸣唱不绝,飘飘渺渺的花香不时袭来。眼前的柔美景色,让我恍然重叠于杜牧诗句中的千里江南。

千里江南,多少杨柳掩映着多少杏花,柳影花间,莺啼婉转。傍水的山村,临山的城堡,风吹过了典雅秀致的酒帘。抬眼望去,那南朝数不清的庙宇,都影影绰绰矗立在蒙蒙的烟雨中。这样一幅美丽的画卷,在诗人的眼前徐徐展开。忽然画轴一开一合,丹青突变,慈清宫、太清宫、神清宫、白龙庙、九姑庙,翡翠一般散落在山巅、山坳;野湖泉、黄龙泉、黑龙泉、凉水泉,闪着珍珠的亮光;扁担山、放马场、扳倒井、舍茶站遗址、白朗殉难处遗址,则为这片古老的山野涂抹上了一笔笔厚重的色彩。

绕过依山而建的殿宇,野径曲曲折折,隐藏于生花的杂树和蓬蓬勃勃的绿草间,费力盘桓而上,那培风塔仿佛就在头顶危耸。

上得山来,眼前豁然开朗,一大片平台,只有一塔傲立,仿佛东海龙宫定海神针一般。站立塔下,须仰视方观古塔全貌。宽厚的方砖,错落有致,支撑起这座三十里外的州城都能望见的古塔。那别出心裁朝向北方的塔身券门,似乎成了鸟儿天然的窠臼。仰望湛蓝如洗的天空,天高云淡,四五只鸟儿盘旋不止,偶尔一声鸣叫,更显清脆贯耳,让人顿然肃立,遥想其必为护塔之精灵。

此时,环顾四周,唯觉有子美心中登临泰山顶的豪情:“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北望汤汤汝水如练、芸芸州城似海,东眺阡陌纵横、村落如棋,南观乌金掩藏、层峦叠嶂,西有一峰遮目、万木葱茏。此处立塔,果有“补巽拱乾,改良山川藏聚势;修文蓄武,祈佑后世栋梁材”的妙用。

此时,清风徐徐东来,虽居中山之巅,而不觉风之厉,神清气爽,即使登临三山五岳之巅,亦不过如此神怡。

清风不语,人自沉醉。既有如此之妙,何不自诩为得道真君?正所谓:山不在高,有仙则名。由此一悟,岂不快哉!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河南日报 

Copyright © 2011 今日汝州智慧全媒体数字报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汝州市老二门街南段   邮编:4675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