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诜养生菜,云禅素食宴,老汝州地方宴,这三个听起来既熟悉又陌生的菜品,正是汝州市旅游烹饪美食协会会长王幸国40年美食钻研之后,为推广汝州特色美食、弘扬汝州餐饮文化而精心设计的美食新品。
1月2日,在蟒川镇蟒川村北部一个向阳的小山坡上,刚刚落成投用的一处古色古香的院落操作间内,王幸国亲自操刀,和雇来的村民一起切着芥菜丁,旁边的方形筐子内,一堆堆的芥菜丁,白嫩透亮。
这样熟悉的场景,让王幸国不由回想起自己40年前走上餐饮之路的情形。
立志做一位名厨
上个世纪80年代,王幸国的父亲曾是当地一位小有名气的厨师,在镇区开了一家小饭馆,以肉片汤和死面锅馈吸引着远近的食客。“我十几岁就跟着父亲在饭馆里学做饭,那时候年轻气盛,总觉着做厨师一定要做名厨,不能老是做这简单的肉片汤。”
就像文化人向往诗和远方一样,年轻的王幸国的梦想是到大城市学习高端的厨艺。于是在跟随父亲几年之后,17岁的王幸国第一次到繁华的九朝古都洛阳,先后在洛阳宾馆、雅香楼等知名酒店学习厨艺。在那里,王幸国接触到了豫菜的知名品牌“洛阳水席”和南方菜系粤菜,南北菜系的深度交融搅动着这位勤奋好学青年的内心,也让他第一次领略到了美食文化的博大精深。
两年后,王幸国学成归来,先后在汝州当时知名的兴业大酒店、小南海、梅花宾馆、城原食府等酒店担任行政总厨。王幸国把南北两大菜系的特色菜引回汝州,并结合汝州当地饮食特色,推陈出新,设计了一个个汝州特色菜,颇受食客追捧。
一边担任行政总厨,一边继续外出学习高端厨艺,善于学习、永不满足的王幸国,先后师从河南省中州宾馆豫菜宗师吕长海、中国烹饪大师陈进长,并师从中国食品雕刻大师赵慧远专攻菜品雕刻。
夏末商初的伊尹以厨子出身,却能做到商朝的宰相,用“以鼎调羹”“调和五味”的理论治理天下。有梦想的王幸国在做了18年的行政总厨后,突然辞去高薪职位,毅然到北京进一步提高厨艺。
首都北京更是大国工匠聚集交流的绝佳之地。王幸国来到北京丰泽园酒店学习鲁菜技艺,并师从国际食雕烹饪艺术家、“中华食雕第一龙王”赵慧源,进一步提升食雕技艺。
华丽转身推广汝州特色美食
20年辛苦磨一剑,融合了南北菜系技艺的王幸国,完成了从高级打工仔到自主创业当老板的人生蝶变。
2005年,回到汝州的王幸国创办了兴业家宴城,用高端菜品颠覆了汝州家宴城中低档菜系的传统风格,一时间前来办家宴的客户纷至沓来,“几乎天天都有来办家宴的,有时候一天来两三家,楼上楼下需要增加桌椅,挤得满满当当。”
2006年,王幸国创办王府家宴,之后又创办了豫品家宴城。
2015年9月,在河南省第九届烹饪协会选举大会中,由王幸国组织并参与设计的展台“九龙壁”荣获金奖。
2018年3月,汝州市旅游烹饪美食协会成立,王幸国担任第一届会长。
2018年4月,在河南省“裕丰杯”春季菜品交流会中,由汝州市旅游烹饪美食协会全体成员组织并参与设计的展台“孟诜养生宴”荣获金奖和“河南省特色名宴”称号。王幸国担任副裁判长、副监事长,带领汝州市参赛团队一连斩获三个特金奖。
王幸国还多次受邀担任全国烹饪美食大赛评委、裁判长等。
怀揣梦想、初心不移的王幸国,功成名就之后,头脑异常冷静,如何把汝州特色美味推广出去,叫响汝州品牌,成为他新的梦想。
而这梦想,源自最初乡愁似的技艺,“小时候就经常吃妈妈秋季腌的黄菜,用一个大陶罐,将秋天采摘的青溜溜的芥菜英腌起来,到冬天没菜吃时拿出来,用大油一炒,那种酸爽可口的味道一辈子都难以忘记。”
2018年7月,立志于开发推广老汝州旅游美食特色产品的汝鼎记食品厂在蟒川镇蟒川村成立。
如今,王幸国的食品厂推出的黄菜、芥菜丁、西瓜酱、七彩绿豆粉皮等原产地汝州的特色美食,正吸引着全国各地慕名而来的大客户。“昨天刚往洛阳发了3600袋黄菜,每袋4斤。明天还要往北京发两吨货。”
如今,他的食品厂已雇佣当地村民务工30余名。正在操作间里切芥菜丁的蟒川村3组家境困难村民何恨,高兴地说:“一天五六十块钱,干着也不累!”她的话得到一旁切菜的村民们的赞许和回应。
暖意融融的氛围,让王幸国脸上显露出踌躇满志的笑容。
融媒体中心记者郭营战
通讯员马鹏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