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鹿成杨占伟致富“宝贝疙瘩”山村引来“扶贫兔”脱贫致富有出路要闻简报传承红色经典 弘扬爱国精神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做好2020年元旦春节期间有关工作的通知》图片新闻市第一人民医院开启“智慧医院”新时代动态新闻平顶山市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举行集体学习崔兴运:坚持写作数十年 用日记记录时代故事
第02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2513期:第02版 本期出版日期:2019-12-27

崔兴运:坚持写作数十年 用日记记录时代故事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无论多累、多晚都写,写完了心里才顺畅,才能踏踏实实地睡觉。可以说,这几十本日记里面藏着我的50年。”

12月22日,在永乐街的一个小院里,阳光从玻璃窗照进屋子里,温暖而舒服。崔兴运坐在客厅的书桌前,认真地写着日记:“时令寒冷冬至天,夜间最长昼最短。华夏传承千年俗,北方食饺南汤圆。居家围坐在一起,未饮茶酒心已暖。人人期盼万事顺,日日好梦紧相连……”

“我写的日记和旁人的不太一样,我是写打油诗的形式来写日记的。”崔兴运笑着说。虽然已经退休了,但崔老师依然神采飞扬,健谈的他聊起那些装满了回忆的日记时,十分激动。“我什么都记,大到国家的各项政策、汝州市的各项惠民举措,小到柴米油盐、鸡毛蒜皮的小事,无论多累、多晚都写,写完了心里才顺畅,才能踏踏实实地睡觉。”

崔兴运说,“上学的时候喜欢看书,大到政治理论文章、党史博览,小到生活百科。看完之后总是喜欢在资料后面写上自己的感悟,而这些资料也成了我的宝贝。几十年了,你看它们虽然有些发黄,但保存还是完好的。”正式记日记是1972年入伍的时候,“日记也没什么体裁,就是读书感悟、部队生活,等到老了的时候回头看看自己年轻时候的日记,就知道当时发生了什么事,挺有意思的。”从那以后,写日记成了他生活中的一部分,一直坚持至今。由于平时酷爱打油诗、顺口溜,他的日记语句言简意赅,读起来朗朗上口。

记者还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他的日记很多都没有写在正规的日记本上,而是“跃然纸上”。崔兴运说,“初期自己用来写日记的纸都是废纸和用完的废旧作业本,写在背面;再后来,开始用正规信纸、记事本。以前的时候生活艰难,只要能写字的废旧纸张都被我写满字,慢慢地养成了习惯,到后来参加工作了,才能用上记事本。只是这个习惯还是坚持下来了,这么做并不是抠门,而是不想浪费纸,能写字就行。”

翻开崔兴运的日记,密密麻麻却工工整整。仔细翻阅,记者发现,生活中的花草树木、市里的大事小情、每天的所见所闻,以及身边的点滴变化、城市的变化等,都是老人日记的素材。这些被老人称为“眼皮子底下的事情”却让人能窥见城市的进步和发展。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马列赞歌中国传唱。一九二一共产党诞生,红色党旗迎风飘扬。九十八年艰辛坎坷,中国革命从弱到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朱毛会师圣地井岗。万里长征艰难跋涉,立志抗日坚持北上。八年抗战艰苦卓绝,国共合作打败东洋。解放战争乘胜追击,百万雄师横渡长江。人民军队浴血奋战,摧枯拉朽赶走老蒋。红色政权宣告成立,伟大中国屹立东方。人民大众当家做主,建设强国斗志昂扬。经济发展突飞猛进,国际反霸挺直脊梁。十四亿人扬眉吐气,不忘初心坚定信仰。牢记使命努力奋斗,祖国未来更加辉煌。”

这是崔兴运庆中国共产党诞生98年作的诗,在诗中,历史的进步、社会的巨大变化就这样展现在我们的眼前。“我们的国家越来越富强,这些在点滴变化中都能窥见,我一定要记录下来,留给后人。”

崔兴运每天都坚持看书、看报,在睡觉之前,做的最后一件事就是写日记,把每天的所见、所闻,工作、生活和感受记录下来。“写日记最简单,也最难,难的就是坚持,每天不一定写多少,但是必须写。写日记已经是习惯了,离不开了。”崔兴运说,几十年的日记本是他多年以来积累起来的最珍贵的精神财富,他没事就翻看日记,很多东西都记忆犹新。

“我把市里的变化记录下来,讲给退休的老干部听,让他们也知道我们如今的汝州市变化有多大。”

崔兴运喜欢走到哪儿记到哪儿,看到有趣、新鲜的事,或值得记录的事,他都会随手拿身边的纸记录下来,然后回家用夹子夹起来。现在手机方便,有时候在手机上看到好新闻,他就直接在下面评论区写上自己感想。

“汝州温泉朱寨村,移风易俗气象新。嫁娶请客限十桌,邻里一百送礼金。饭菜限定三百元,香烟十元为标准。村部百姓大食堂,欢迎本村众村民。白事一律不待客,厚养薄葬送至亲。户户签订责任书,家家不做特殊人。”这是崔兴运在温泉镇朱寨村为红白事立规矩的新闻下面作的一首诗。

“绿廊相连水相通,文旅为魂城转型。汝州三宝誉世界,温润气候四季明。名吃多多馋贵客,鸟语花香园林青。人民幸福天天笑,来世还居汝州城。”这是崔兴运老师今年12月1日的一篇日记,字里行间可以感受到老人身为汝州人自豪。

崔兴运表示,往事是时间的结晶,是生命的轨迹,人生路上,该记录下来的东西实在是太多。写现在,写未来,但他觉得更需要做的是不遗忘往事。他说,接下来的日子里,自己不仅要将日记继续写下去,还要组织退休老干部们一起走走看看,让他们切实地感受到我们汝州的美丽蝶变。融媒体中心记者萍萍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河南日报 

Copyright © 2011 今日汝州智慧全媒体数字报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汝州市老二门街南段   邮编:4675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