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0日中午,冬日的暖阳照在地处深山的夏店镇黄沟村。
市畜牧局驻夏店镇黄沟村第一书记李青建和另外两名扶贫干部回到设在村委会的驻地,妻子冯鲜为他们张罗的饭菜已经准备好了。来村里,本来是为了更好地照顾丈夫的生活起居,没想到她自己成了扶贫工作队的免费保姆。
“开始以为是新派的扶贫干部,后来才知道原来是李队长的媳妇。”村里的群众提起李青建带着媳妇来扶贫的事,语气里有敬佩、有喜乐,也有不解:“带着媳妇来扶贫,这种新鲜事,头一回见到。”
2017年11月,刚上任市畜牧局副局长的他被下派到黄沟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一段时间以后,由于工作任务繁重,驻村工作队员经常是吃了上顿没下顿,他也因此患上了胃溃疡。2018年10月,他的妻子冯鲜心疼在外操劳的丈夫,辞掉了老家的工作,跟着他来到了黄沟村,成了扶贫工作队的“编外人员”,每天给驻村工作队员做饭成了冯鲜的“新工作”。
“反正老公在哪,家就在哪嘛。虽然在这帮他们做饭比较累,但是只要他安心工作,我也心甘情愿。”冯鲜说。
12月9日,星期一。上午,李青建到局里商量好包村到户的事,在局里把事情办完,冯鲜就开着车,俩人又马不停蹄地赶往黄沟村,开始了新一周的驻村工作。
进村后,李青建首先来到帮扶对象毛振江家中,通知他为即将开展的布病防控工作做好准备。
毛振江是一个养羊专业户。以前家里养殖十几只羊,因成活率低,收入仅能填补一家人吃喝。驻村工作队在村里组织几期养殖技术培训班后,毛振江学到了不少专业技术知识。
“没学技术之前,消毒药拿到手里,都不知道怎么用。”毛振江高兴地说,“现在好了,有专家指导,遇到啥问题,一个电话打过去,专家就可以给俺说清楚该咋解决,专家也很随和。”
随着参加培训班的次数越来越多,毛振江信心也更足了,养殖规模不断扩大,现在羊存栏量已经达到200多只,一家人已经在2018年实现稳定脱贫,成了村里的脱贫致富带头人。2018年6月,他还被该村评为“最美自强脱贫户”。
李青建说:“你得给我教徒弟,不能光你发展了,你也得帮助他们发展养殖业。”这也是他开展脱贫攻坚工作的方式方法。李青建说:“贫困户现在缺的不是钱,有了钱不干活,干了怕赔,又不知道怎么干好,这是关键。目前最重要的就是把‘不想干、不敢干、不会干’这几个问题解决好。”
为了调动广大贫困户的积极性,驻村工作队在村里组织举办感党恩教育、在村里大屏幕上播放励志视频、组织脱贫致富带头人讲述自身的故事……
去年,驻村工作队又帮毛振江注册成立了汝州市金旭牧养殖专业合作社。成立当天,多家养殖户积极报名,目前该合作社共有社员107户。该村不少外出务工人员也回到家乡,学习养殖技术,靠自己的双手勤劳致富。为了促进该村养殖业向规模化、专业化方向发展,前段时间,畜牧局安排人员对村养殖情况排查了一遍,邀请省畜牧规划院专家对村里畜牧养殖情况进行了规划。
一根电线杆倒在谁家的地里,耽误种地,四五年了没人管,驻村工作队员去看了看,电线杆子上有电话就拨打了过去,事情解决了;谁家孩子生病住院了,急需筹钱……在黄沟村党群综合服务中心内,说起黄沟村家家户户的事儿,李青建打开了话匣子,一条条说不完,但被问到与妻子有关的事,他总是笑笑不说话。
事后记者得知,就连妻子去年因滑膜炎腿疼住院,他都没时间去陪护。
对于李青建一门心思扑在工作上,冯鲜微笑着说:“我理解他,工作忙嘛。”
自从两人1993年结婚以后,李青建很少操心家里的事情。记者问:“怎么是您的妻子在开车,您不会开车吗?”李青建不好意思地说:“不会,没学。”
一旁的冯鲜连忙袒护道:“他平常工作忙,没时间学。”
冯鲜已经有好几年的驾龄了。当初学开车是为了接送孩子上学方便,原来骑的电动车,冬天天气冷,怕孩子冻着,她就去考了驾照。现在跟着李青建驻村,她也就自然而然地成了李青建的专职司机。
去年,李青建患上胃溃疡,冯鲜和他一起去医院看病,医生叮嘱尽量要按时吃饭,不要在外面买饭吃,外面饭菜热量大。
回来后,冯鲜劝李青建申请调换工作岗位:“不能把身体给累坏了。”但最终,她还是拗不过他。2018年9月份,李青建的两个孩子都上了高中,为了能更好地照顾丈夫,冯鲜便辞掉了工作,和李青建一起来到黄沟村驻村。
这次进村之前,冯鲜还带来了四五件衣服。她告诉记者:“我们家孩子长高了,这些衣服还是好好的,丢了可惜,我本来想着放到小区楼下的旧衣物回收箱里,他说给孩子们拿来,刚好村里有几个孩子能穿。”
“通过这几年的扶贫,我看到村里面不管哪一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改观,我觉得我带着老婆孩子在这里,所有的付出都值得,都蛮欣慰的。”提起媳妇的帮助和照顾,李青建充满柔情地说,“这么多年来,她任劳任怨。我平常得上班,她就把这个家里里外外收拾得很好,孩子从小到大也是她照顾得多,对我的工作也很支持,真得好好谢谢她。”
有了妻子的陪伴和帮助,李青建开展扶贫工作的劲头更足了。刚进村时,该村399户人家,贫困户共有175户。经过他和同事们的不懈努力,大部分已稳定脱贫。如今的黄沟村,不再是脏乱差的小山村。现在村里新安装了路灯、硬化了街道、新建了文化广场……一系列的建设,不仅改变了山村面貌,更为群众增收脱贫打下了良好基础。
丈夫在哪,家就在哪。冯鲜用朴实的话语诠释着一个家庭在脱贫攻坚任务中的担当。把家安在村里,把群众当家人,在汝州大地的贫困村落,这样感人的故事每天都在发生。从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的信心。
融媒体中心记者李晓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