掐指一算,北风起,雪花飘,宜吃火锅。
这阴沉沉的天,凉飕飕的风,这一波又一波的降温,赤裸裸地标出三个字,吃———火———锅!
窗外刮着寒风,窗内雾气袅袅升起,飘满牛油的冒着泡的锅底,边缘微卷的羊肉,更别提鲜嫩的毛肚、脆爽的黄喉、软糯的羊血。吃完之后大汗淋漓,再来点啤酒收尾,这才是冬天正确的打开方式。
吃火锅,要看跟谁去吃,毕竟是一个锅里涮稀稠,其中代表有一种更加深刻的含义,不是家儿,还真不想跟他一起涮。但那些陪着你一起吃火锅的人,一定会清晰记得。
火锅不适合一个人吃。一个人吃火锅有违和感,与酣畅淋漓的氛围格格不入。但如果跟一个不是很熟悉或者不太投缘的人一起吃火锅,还不如就那么单着。
吃火锅,吃的就是冰火两重天的感受。热的滚烫、冰的清凉,生冷不忌,冷暖自知。一伙人围着火锅吃,是一种温暖的,是一种亲情的。它方便,够味,气氛浓。
火锅在我国历史悠久,在唐朝,火锅便有了大名,叫“暖锅”。白居易《问刘十九》:“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意思是,老刘,咱家的红泥小火锅“,咕嘟咕嘟”烧得正旺啊,天晚欲雪,新酒泛香,你来饮几杯不?
大家一般会点鸳鸯锅,三鲜底一边乳白色的汤底里飘着一些枸杞、党参之类的清补凉的东西,看起清爽、鲜明。麻辣底一边火红色的汤底里飘着的喧闹的辣椒、红油,看起来浓郁、炽烈。
豆腐莲藕胡萝卜,牛肉羊肉午餐肉,虾滑毛肚牛肉丸,冬瓜豆腐金针菇,伴着沸腾的红汤,冒着热气,筷子七上八下,嘴巴蠕动,谈天说地,各种八卦,其乐融融,要的就是这种酣畅淋漓的美味,要的就是胡天胡地的热闹。
吃火锅必须得有酱料的。酱料是至关重要的一部分。芝麻酱、韭花、蒜泥、辣椒,拌在一起,有股浓郁的香味,各自掺杂、各不相让。尤其是韭花的味道,喧宾夺主地独树一帜。把涮好的食物往这些调料里蘸,有点香,有点咸,有点辣、有点鲜。让人垂涎三尺,欲罢不能。
冷的天,吃着火锅,各种食材洗干净排放在桌子上,一眼看过去,黄的绿的红的,颜色绚丽斑斓,五彩缤纷,盛宴一般的富足感油然而生。
将羊肉、羊血、菌菇类、红萝卜、粉丝、豆制品、虾滑、午餐肉、鸭肠等浩浩荡荡次第下锅,狂滚一通,等众多的香味都齐心协力歇斯底里尽情表现时,夹几棵绿得没话说的青菜,埋在高汤里,静静地看着锅里此起彼伏的喧嚣,听水泡在上蹿下跳的欢快,很想庄严地向全世界宣布:寒冬,火锅为天。
最后杯盘狼藉的时候腆着肚子,那种满足感无法用言语表达。
对于吃火锅,有人喜欢麻辣,有人喜欢清淡;有人喜欢火锅中涮青菜,有人喜欢涮羊肉……不同的人,对于火锅的口味有不同的喜好。所以,火锅店一般都只是把底料做好,然后把下火锅的材料摆在面前,爱吃什么就下什么。但是,一百个火锅就会有一百种不同的味道。他吃他的涮羊肉,你吃你的煮菠菜,结果,大家互不干扰,吃得都很开心。如果发现有一两种爱吃的东西,就大饱口福吧。不爱吃的,尽可将它丢到一边,反正自有人爱吃它。
吃火锅,要的就是这种效果。如果所有的火锅都是千人一味,也就不会有那么多人去吃了。
追寻幸福有时很简单,会在不经意间得到,吃火锅的幸福,就全在麻、辣、烫,喧、乱、闹这些细节里。
据说吃火锅功能有三,一为满足口腹之欲,二为休闲娱乐,三为“调和”情感。一边吃着,一边看着,一边还“调和”着,调和亲情,调和友情,调和商情,于是许多人事纠葛便在调和中皆大欢喜,许多生意买卖便在调和中达成意向,许多人生谋略便再调和中逐渐成熟,这就让我们不得不佩服,大道至简,“道”在火锅。
火锅的来历还有一种说法。据说比苏轼晚生了一百年的南宋人林洪,是宋朝的另一位美食家。他自称是“梅妻鹤子”的北宋隐士林和靖七世孙,但与和靖先生寡淡的生活方式不同,林洪热衷于舌尖上的探险,曾流连于山野寻访美味的食材。《山家清供》是林洪记录美食的著作,书中收录了各种以山野所产野菜、蕈菌、水果、动物为原料的食物,并介绍了这些山家美食的用料与烹制方法。
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时代,丰富的山珍野味是大自然给予人类的慷慨馈赠。林洪曾经在冬季的武夷山内,捕获一只肥美的野兔,但山中没有厨师,林洪不知以什么烹饪方式来处理大自然的这份馈赠。一位老食客告诉他:“山间只用薄批,酒酱椒料沃之,以风炉安座上,用
水少半铫。侯汤响一杯后,各分一筋,令自
筴入汤、摆熟、啖之,及随宜各以汁供。”用筷子夹着切成薄片的野兔肉,在热气蒸腾的汤水中一撩拨,马上变出云霞一般的色泽,再蘸上“酒酱椒料”制成的调味汁水,入口一咬,一种更鲜美泼辣的味道立即激活了味蕾。
林洪将这种烹饪方式命名为“拨霞供”。随后“拨霞供”从山野间传入市井,人们从中得到创造美食的灵感,将“涮”字诀广泛应用于餐桌之上,不独兔肉,其他肉片与菜蔬均可一涮而熟,蘸酱食之。
此法传至今天,人们称之为“涮火锅”。
冬季进补,作为力量源泉的牛羊肉当仁不让的成为主角。而火锅则把它们的鲜美激发到了极致,即便是在隆冬时节吃起来,也是满口噙香,汤汁四溢,大汗淋漓,好不痛快。
《庄子》有言:东郭子问庄子,道在哪里?庄子曰,无所不在。且每况愈下,在蝼蚁、稊稗、瓦甓、屎尿。个人深以为然之:道,也在火锅。道不高深,亦不玄妙。能躬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者,此为火锅之道也。
冬天吃火锅,火锅本有品,北风而过的冬季,家人、亲朋、同事、同学、知己围坐在热腾腾的火锅边,倾诉衷肠,满屋肆恣的鲜香弥漫,属于真正温暖的饕餮工程,严重而强烈过瘾。这就是悠长舒适温暖的幸福。
火锅在道,道在味蕾。寒风呼啸、雪花纷飞,我们不是在大快朵颐地吃火锅,就是急迫而嚣张地走在吃火锅的大道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