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园月色临汝党组织的建立和发展秋染紫云金秋梦萦牛角岭
第03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2482期:第03版 本期出版日期:2019-11-14

夷园月色

李晓伟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清冽清秋,又见明月,又见夷园。

这清凉如水的夜,漫天的云朵散了,月明星稀,一轮明月悬挂在夷园上空,浑圆明亮。静静望去,这梦一般的月亮,沉绿泛白,漂浮在月光里,似在清水洗过一样,恰如这夷园的主人希夷公,想给明月之夜留下一个最润泽,最圣洁的记忆。

月光下,我站在这座古宅庭院里,庭院好大,可以盛下很多的月亮。园埕角花木扶篱,数丛荷叶、青竹,月光朗朗,叶影疏疏。人在月影里,四周静寂,望天际星光摇曳,仿佛耳闻希夷公那熟悉的诗句,那娓娓的思绪便满园缥缈,那熟悉的山景和质朴的乡音,如清清泠泠的古琴拨动心弦。

如水的月光泻下,红砖碧瓦、斗拱飞檐、古厝楼阁、廊腰缦回、静静池水皆月色。清亮莹洁,流光生辉的月亮,仿佛将满天的月光汇集到这里来。每一片月光落地,水灵灵地映着夜空,连同天上星斗辉映,银河流泻,似乎能听到飞舞的声音,一种深远的天籁。

偶尔,园外传来一二声夜归人的脚步声,忽而融入月色,重又回归宁静。

岁岁年年花相似,年年岁岁人不同。此时的月亮是温馨的,情不自禁吟出你的名句,如岩上潺水,竹林奏鸣。希夷公有幸,一首《代悲白头翁》,唱遍几多古街古巷,唱亮多少离人几多乡愁。希夷公不幸,一首《代悲白头翁》,背后却掩藏着你的一语成谶。

月光如水,曲声如诉,像一泓清泉,伴随着村边寺庙里传来的隐隐钟声,似远非远,似近非近,飘入月色中。这样一轮经典式的月亮,温润如玉,像你一样,静谧地挂在诗意的天空。

像这月色一样,你是恬淡的。

虽然曾经中过进士,但你很有闲情雅致,喜欢并且擅长弹琵琶。你的诗不像很多诗人喜欢写江山、写战事、写世事变迁,写

边塞硝烟。你喜欢写闺情,而且基调伤感的,可见,你的情感有多细腻。

你的这首代表作,按理说写得很好,流传很广,应该是一件很光荣,很值得骄傲的事,但这一句千古绝唱,也成了你的千古奇冤。

一个人,无论走多远,都走不出自己的故事,都能听见故乡的诗句在月色下吟唱。抬头望见月亮,心中就会升腾起刻骨铭心的思念,在一片泪光和月光的朦胧中,那句让人魂牵梦萦、柔肠千结的诗句,还有那被月色萦绕的夷园,让多少文人骚客久久眺望,望断天涯望断秋水望断月光,望断你那一头被月光漂白的青丝。

这晚,这轮月光,这个夷园,已经爬满我的思念。

毫无疑问,以你的惊才绝艳,足以与李、杜并论,然其缠绵旖旎处,尚有过之。其实,在中国文学史上,可以说,先生不止是一个极致,也是一个意外。然而,名动天下一时无两所带来的,除了鲜花与掌声,还有污水与冷箭,也为你一生蹉跎坎坷埋下了深深的伏笔。

月光下,我还没看够山影郁郁、满池荷花的夷园,还没弄懂明月满溢亏盈的奥秘,即使蜜蜂在耳边撩起的微风,即使蝴蝶与鲜花默默的交流,都没让人听够,它们朝生暮死,它们永生不死。

更何况,面孔鲜活、温润如玉的你,你的苦难与快乐,你的欲为人知和不为人知,你的如同月色一样阴晴圆缺的经历,你的对此起彼伏的情感的刻骨依恋。

说起你的死,当时,年龄与你年龄差不大的舅舅宋之问,因为既是亲戚,又是诗友,所以关系相当密切。他觉得你这首《代悲白头翁》写得不错,就想窃为己有。你肯定不同意呀。宋之问脸丢大了,不由恼羞成怒,便命令家奴用装土的袋子,将你活活压死,一代诗人就此含恨离世。这件事也被称作“因诗杀人”。

月亮记得你的冤,尘世记得你的冤,后人,也记得你的冤。而这一切,都随风而逝。

秋已深,独自融入夷园的月色中。月色凉华,清辉点洒在心头,蓄成一泓明晰的忧伤:昨天已太久远,今天也会变成昨天……此际,抬头遥望那一挂冰轮,让人恍如隔世,不胜唏嘘。

悠然远眺,是朦胧月色。夷园身向,青灯枯纸。玄袖又添浮尘。

请原谅我对你的无知与评判。曾经以为弄懂了,月色下,却更加迷惘。

可是,其中甘苦,惟有你自己尽晓了———再美的月色,也须有人懂,有人珍惜啊。

是啊,人生难免惆怅,总会有波折,有崎岖,与其颓然不喜,何如登高望远,怜取眼前呢?

月色下,有你道不尽的笑声泪影。

清秋夷园,月色银泻,只为与你共享一片月光。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河南日报 

Copyright © 2011 今日汝州智慧全媒体数字报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汝州市老二门街南段   邮编:4675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