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时节,走进寄料镇磨石村,随风招展的国旗在蓝天的映衬下,分外醒目亮丽。两排黄色的教学楼屹立在国旗的周围,一旁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学生正在上着多媒体课,另一旁的操场上,学生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做着游戏,这是记者日前在寄料镇的磨石村小学看到的一幕。
然而,谁能想到,几年前的磨石村小学地面坑坑洼洼、乱石成堆,校园环境破旧,教室一到下雨天就漏雨……与现在的磨石村小学形成了鲜明对比。而这些改变源于2015年11月份市教体局驻村扶贫工作队驻村后。“当时,工作队看到我们磨石村小学办学条件差,设施不完善,经过多方协调先后共申请到了120万元左右的维修资金,把学校扩建和重新翻修后,学校的楼加盖了一层,又新建了操场,还配了多媒体、仪器室、图书室、美术室、音乐室、心理咨询室,基本满足教育教学工作需要,为学校的持续发展提供必要的条件,现已经发展成了一所‘校风好、质量优、声誉佳’的山区小学。”磨石村小学校长洪平战回忆道。
学校的硬件设施建好了,许多家长开始把孩子从外地转回来上学,张妮娃就是把孩子转回来上学的一位家长,她说:“我孩子一直在旁边的镇里上学,现在看到村里学校基础设施这么好,教师队伍和教学质量也非常高,就赶紧给孩子转回来了,离家近不说,中午还管孩子一顿营养餐呢。”
学校硬件改善了,更不能让一个孩子掉队,工作队发现有些家长的意识落后,觉得孩子上不上学都无所谓,不仅不鼓励孩子上学,甚至还想让他们早点出去打工赚钱。为此,工作队就开始对全村进行排查。排查到贫困户黄太和家时,发现黄太和的家庭条件非常贫困,供应不起孙子黄科举上学,准备让其外出打工挣钱补贴家用。工作队了解后,立即劝说他的家长。在洪平战和驻村工作队的几次登门劝说后,黄科举终于登上了大学的校门。“感谢洪校长和各位叔叔的劝导,不然我现在可能还在外打工,根本不会体验到大学的生活有多么好。”目前就读于襄阳汽车职业技术学院的黄科举说。
看到学校的硬件设施完善了,村民的思想也提高了,工作队继续深入工作,积极响应我市“一校带多校”项目,与寄料镇镇小学、蛮子小学、徐庄小学共同搭建“一校带多校”的“在线同步互动课堂”信息化教育平台,积极开展网络互动教学和教研活动,实现了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为提高教学质量,工作队还不定期组织对老师们进行培训。
如今,磨石村小学先后被评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达标学校”“教育技术装备合格单位”“汝州市文明学校”称号。
融媒体中心记者 张亚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