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村工作队收购贫困户柴鸡蛋
“你家里现在有多少鸡蛋?”
“大概有100多个吧,听说这两天鸡蛋涨到一块二一个了。”
“这个你别管,不会亏待你,我按一块三全买走,城里的朋友都喜欢吃这种纯正的柴鸡蛋。”
9月4日,群山环绕的大峪镇高岭村剪花口组,46岁的贫困户刘银卫站在家门口和驻村扶贫工作队队员张冠科说着话,几句话就把家里储存了几天的柴鸡蛋卖了出去。
这只是市市场监管局驻村工作队帮助村里的贫困户热卖农特产品的一个缩影。今年5月以来,驻村工作队帮助村里的贫困户往大山外销售柴鸡蛋、柴鸡、蜂蜜、黄黄苗、红薯等各类土特产近3万元。
“今年5月的一天,我开着车去大峪镇办事,走到半路碰见村里的一位老太太挎着篮子去大峪镇卖鸡蛋,我让她坐上我的车,一了解才知道村里的一些老年人舍不得吃,拿到镇上换钱,就萌生了帮助村里的贫困户卖柴鸡蛋等土特产的想法。”张冠科笑着说起当初这个想法。
高岭村地处革命老区大峪镇深山区,全村1122口人分散在沟沟岔岔的10个自然村,虽然这些年各个自然村通上了水泥路,但因地处偏远,村里老百姓生产的各类土特产苦于交通不便、运输成本大而销不出去,目前125户贫困户仍有53户生活在贫困线以下。
驻村工作队了解到这一情况后,经过摸排发现全村有散养柴鸡10只以上的贫困户30户、养蜂户2户、做木凳1户,还有一些发展核桃、红薯种植的贫困户。
说干就干,3名工作队队员把贫困户家里生产的散养柴鸡、柴鸡蛋拍成图片,配上生动的文字,发到微信朋友圈、微信群,发动群里的朋友购买贫困户生产的土特产、助力脱贫攻坚。
“当初也不知道有没有效果,只是想着这样好的土特产卖不出去实在太可惜,在朋友圈里尽量帮他们推广一下,没想到一发可火了,很多朋友就连一些不认识的人也纷纷加我们的微信,求购土特产。”张冠科对这件事“深感意外”。
一个月之后,工作队员成了收购员,把每天收购的柴鸡蛋、蜂蜜、黄黄苗等土特产妥善储存起来,过几天后再统一拉到城区,分发给翘首以盼的“城里人”。
驻村工作队打印的销售统计表显示,从5月14日到8月20日,工作队帮助销售柴鸡蛋19750个,蜂蜜6公斤,柴鸡26只,干黄黄苗8.5公斤,木凳114把。
当日上午,在剪花口组外的山坡上,散养了近300只柴鸡的贫困户郎金环,一提起驻村工作队帮她家销售柴鸡蛋的事儿,就收不住话匣子:“这个小场子通往村里只有一条羊肠小道,一天能收100多个鸡蛋,工作队上门来收鸡蛋,按的是市场价,让我越干越有劲,现在又发展了四、五十只。”
干出门道的工作队帮贫困户销售土特产,贫困户们现在一看见工作队来了,格外亲热。而这也让工作队队员越干越有劲,“马上红薯进入收获期,现在我们已开始帮他们在微信群发红薯的信息了。”张冠科对村里即将上市的红薯很是看好。
融媒体中心记者郭营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