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楼·一座城按照系统工程的思路,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张公巷窑址风电遍山乡 致富路宽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名句赏析(二)毛泽东离京巡视纪实
第03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2437期:第03版 本期出版日期:2019-09-06

毛泽东离京巡视纪实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一个多月里,在南方的毛泽东已多次接到周恩来的病情报告,他自然明白这意味着什么。这以前,几位功绩卓著的老革命家相继谢世,他们中有:张云逸(1974年11月19日),彭德怀(11月29日),滕代远(12月1日)和李富春(1975年1月9日)。此后不久,又传来董必武在京病逝(4月2日)的噩耗。对于年迈多病的毛泽东来说,这些消息增添了他更多的忧虑。用他不久后的话讲,他感到党和国家面临着“领导危机”。他常吟诵或听读一些中国古典诗词,大多是民族英雄和爱国志士们的咏唱,它们或激昂豪放,或悲怆凄婉。这些诗词,成为毛泽东用来排解内心复杂而又难以言状的情感的一种寄托。有时候,他也向身边工作人员介绍诗人的情况和历史背景,并详细讲解作品的内容。

3月21日,《人民日报》一篇社论写道:“经验主义是修正主义的助手”,“犯有经验主义错误”的人,“很容易跟着修正主义路线走”。

4月1日,张春桥发表《论对资产阶级的全面专政》,宣称“林彪一类人物上台,资产阶级的复辟,仍然可能发生”。被毛泽东在政治局会议上批评后沉默了几个月的江青也到处说:“现在我们的主要危险不是教条主义,而是经验主义”;“经验主义是修正主义的帮凶,是当前的大敌”。江青把反“经验主义”问题正式提到中央政治局会议上,主张就此问题进行“交锋”,但受到邓小平的抵制。

4月2日,董必武同志逝世。毛泽东参加了董必武同志治丧委员会。

5日午夜,中国国民党总裁蒋介石,因心脏病在台北士林寓所去世。毛泽东平静地表示他知道了。以后几个月里,他同来华的外国客人谈话时,几乎每次都要提到这位“蒋委员长”,并表示对最终解决台湾问题的关心。

4月7日,首都隆重举行董必武同志追悼大会,毛泽东送了花圈。

4月13日,因准备会见来华访问的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主席金日成,毛泽东决定启程返京。

多年来,毛泽东与金日成之间有着特殊的友谊和交往。前不久,毛泽东过81岁生日,金日成特地送来贺寿礼物———朝鲜苹果。当毛泽东得知他也患有眼病时,立即派出国内眼科专家赴朝为金日成看病,并亲自审阅有关诊治情况的电报。

13日晚8时,毛泽东离开杭州返京。

当晚8时许,在工作人员搀扶下,毛泽东缓缓走出西湖汪庄一号楼,登车前往火车站。这时,住地的一些工作人员列队站在楼厅内外,送他离去。见到走路已十分困难的毛泽东,一些前来送别的人泣不成声。毛泽东用疲惫的目光环顾一遍众人,无力地点点头,算是向大家告别。这也是毛泽东最后一次告别他的“第二故乡”———杭州。

浙江省委书记铁瑛回忆:

4月13日晚上,我们省委正开会,突然接到中办领导同志的电话:主席今晚要走,谭启龙、铁瑛两位书记快来!

我们急忙向警卫处要车(那时警卫制度甚严,只有警卫处的车才准进汪庄),心急如火,足足等了40分钟汽车才到。我们立刻赶到汪庄,中办领导同志迎过来:你们怎么才来,毛主席想跟你们再谈一谈,现在来不及了,赶快去吧。我们赶到火车站时,火车已经启动,隔着玻璃窗,毛主席看见了我们,他神情安详地向我们挥了挥手。

14日,毛泽东结束了他九个月的南方之行,回到北京。

刚回到北京的毛泽东稍事休息,由邓小平陪同,在中南海会见了金日成。

双方在亲切友好的气氛中,进行毫无拘束的交谈。毛泽东向金日成讲了自己和周恩来的病情,介绍并称赞在场的邓小平。会见结束后,邓小平向毛泽东反映北京的最近情况,特别讲到江青等大批所谓“经验主义”的问题。邓小平表示,他不同意关于“经验主义是当前主要危险”的提法。毛泽东明确赞同邓小平的意见。

4月23日,毛泽东在姚文元转送的一份报告上作了批示:“提法似应提反对修正主义,包括反对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二者都是修正马列主义的,不要只提一项,放过另一项。”他又指出:“我党真懂马列的不多,有些人自以为懂了,其实不大懂,自以为是,动不动就训人,这也是不懂马列的一种表现。”最后,毛泽东要求将这个问题在中央政治局“一议”。他这里批评的“自以为是,动不动就训人”其实“是不懂马列的一种表现”,显然是针对江青的。

(完)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河南日报 

Copyright © 2011 今日汝州智慧全媒体数字报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汝州市老二门街南段   邮编:4675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