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1日,市环保局环境监测站闫培鑫来到污水处理厂入北汝河排污口监测废水流量。他穿着厚重的装备,带着测量器材,踩着滑溜溜的排水道,猫着腰经过闸门,进入涵洞内部进行测量。针对测量的一些疑问,记者与闫培鑫进行了对话。
记者:为什么要进入涵洞内部测量?
闫培鑫:因为涵洞外部是个喇叭口,形状不规则,并且是下坡,流速相对较快,底部水较深,还有淤泥,测量出来会有误差。涵洞内部宽度一致,底部平整,在内部测量的数据有效性相对会高一些。
记者:测量废水排放量有什么作用?
闫培鑫:这个测量对科学管控排污企业、提升北汝河水质有重要意义。我们在监测点通过便携式流速仪实时数据换算出来每小时排放的水量,再与污水处理厂处理后的水量进行对比,如果入河口排水量大于污水厂排放量,就说明沿线有企业或者居民将没有经过污水厂处理的废水排入,那就要进行深入细致地排查,找准源头进行治理。
记者:涵洞内部容易进去吗?
闫培鑫:不太容易,一是进入涵洞比较困难,穿着厚重的皮裤子,拿着监测设备,通过喇叭口坡度时脚下非常滑,要半蹲着经过闸门才能进入涵洞;二是涵洞极少有人进去过,墙壁和顶部密密麻麻地布满了蜘蛛网,刚一过闸门,头上身上全粘的蜘蛛网,能感觉到蜘蛛在身上爬,我用测水深的尺子努力清理,才能前进。
记者:在涵洞内部工作环境与外部有什么不同?
闫培鑫:里面测量非常拿架子,因为涵洞里面顶部没有我高,抬不起头,只能弯着腰操作;测量时流量计要固定在一个位置,坚持数十分钟不能移动,而且要反复测量三次以上,待不上几分钟就汗流浃背。
记者:你感觉这次测量危险吗?艰苦吗?
闫培鑫:这样的监测只是去了常人不去的地方,脚下滑、蜘蛛网多、一直弯腰工作,职责所在,这不算啥,比这怕人的监测现场多了。比如去腾口水库取样监测,要蹚着水通过几十米长的泄洪道,里面没有光线、很黑,只能望着远方的亮光前进,一般胆小的人都不敢进去,这我们都习惯了!
融媒体中心记者宋乐义通讯员杭高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