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保国
说到园林,恐怕很多人会自然而然地想到苏州、扬州。的确,起始于春秋、形成于五代、成熟于两宋、鼎盛于明清,苏州、扬州园林堪称中华园林文化的翘楚。但你知否?汝州早期的园林不输苏扬两州,一定程度上还属中华园林城市典范,也是中华园林文化的源头。
最早有文字记载的黄帝问道广成子于崆峒山,广成子居住的崆峒山周围称广成苑。广成苑其“天人合一”的优美环境,成为仙人理想的栖息地,也是中华园林文化的源头。后来,东汉光武帝刘秀,将广成泽辟为皇家游猎地。隋唐时期,武则天、唐玄宗又在此建筑了大量极尽奢华的宫苑,华宇连荫,飞阁流丹,凉亭暖馆,桃花清水,绿荫芳草,成为中国著名的皇家园林。尤其是武则天当皇帝后,她把行宫迁到洛阳,喜欢洗浴的武则天把汝州的温泉当成西安的华清池,温泉的园林建设在武则天重视下,达到了新的高度。建宫殿、掘大池、建亭阁、植嘉树、种名花,温泉园林名扬天下。如今还留下了“武后宫”、“武后池”、“流杯亭”、“武后碑”等遗迹。
世界上有许多城市在两河交汇处而设,这主要得益于河流的供水和运输功能,两条河流之间的地方往往能够孕育出新的文明。作为中华文明的发源地,洛阳得名于洛河古称洛水,也得益于洛河和伊河两条河流的滋养。而汝河和洗耳河构成的汝州“两河流域”,不仅承载着厚重的汝州文明,更展现着绚丽多彩的园林风光。《诗经(周南)》第十篇《汝坟三章》,描写了汝河两岸杨柳依依,汝河水中“鲂鱼赪尾”的园林风光。明清时期汝州就对洗耳河进行了治理,将大堤用石块进行了护理,起名箕山堤,沿河两岸杨柳成荫,河内游船往返,热闹非凡。
汝州东周初期叫梁国,是周平王的儿子姬唐的封国。战国时期叫南梁。秦统一中国后叫梁县,一直到明初梁县入汝州。汝州梁城为商代霍城,建在汝河南岸,南临霍水(今卢沟河),北靠汝水,两水为城的护城河。东西又人工修建了护城河,使霍城为四面环水的水城。唐代汝州最美的地方应属汝州州衙。据唐宋时期有关文献记载,汝州的衙城分两部分组成,前是办公区,后是园林区。州城外有一小河透过城墙从园内和衙署曲折流过。望嵩楼是后花园的主建筑,上下三层,耸天峭地,宏伟轩昂,辉煌瑰丽,比当时的黄鹤楼还高6米,与黄鹤楼、岳阳楼齐名,有江北第一楼的美称。望嵩楼周围有太史洲、莲花玩月湖等二十多个景点。后花园景色十分优美,宋代诗人梅尧臣的《汝州后池听水》诗对此景进行了极高的描述:春水泉脉动,分岩临涧源。津津出石齿,泠泠萦竹根。犹如野云翠,复落郡池喧。心静意自适,不知朝市烦。
宋代汝州城内有一园林胜景,名曰太史湖,为熙宁年间州守王素所建。湖周围修建了30多个景点,有道观、寺院、亭台楼阁。高大树木,遮天蔽日。太史湖独具特色,被当时列为中国八大名湖之一。明清时期最能代表中国园林文化的要数风穴寺,至今保存完好,被古建专家誉为中国古建的博物馆。风穴寺地处群山环抱之中,因地理条件所限,建筑依山崖溪流等自然条件布局,无中轴线参照,宜居则建殿修楼,宜玩则起亭围园,给人以随山就势,高低错落的美感,加上小桥流水,松、柏、竹、梅的点缀,整体具有南方园林的主题风格。风穴寺的大雄宝殿、中佛殿、天王殿修建于金、明、清三季,均坐北向南,大体在一条中轴线上。西边的藏经楼、关帝殿、钟楼也大体在一条中轴线上,这又具有了北方园林的特点。明清时期州西的西湖(在今洪山庙东)也非常有名。西湖湖水由荆河水入地后在这里冒出,成为地下涌泉,汇集成湖,州人就在这里筑堤、种花植树、修造亭台、放置游船。汝州的西湖在明清时是全国36个著名的西湖之一。
繁华盛丽,过尽一时,至以荆棘铜驼,宫室园囿,涤池皆尽。但一座汝州城,就是一部千年中华园林史。一座园林和古迹的消失,更多的破坏不是来自战争,而是来自愚昧无知,来自人为的破坏。汝州市的园林文化在民国期间受到影响,解放后没有得到重视,“文革”期间又受到毁灭性的破坏,城市的园林建筑所留无几。
今天,汝州园林再次步入繁荣的春天。汝州人民掘地成湖,堆土成山,把“城在园中”的规划付诸实践。滨河公园、中央公园、森林公园相继建成。美丽的云禅湖游人如织,穿行于绿叶红荷之间,停船于垂柳亭影堤畔,尽赏迷人风光,城市园林媲美旅游胜地!广成东路景观大道,十里画廊。春来百花盛开,夏来绿树成荫,秋来银杏洒金,冬来梅花飘香,显示出自然的和谐之美。千年中大街,修旧如旧,古色古香,分明是清明上河图另版图样。法行寺游园建设,让千年古迹焕新颜,汝州走出了一条城市建设和文物保护的双赢之路。汝州人精心打造北汝河,展现出了“一川清水,两岸锦绣”的美丽景象,曾经荒凉的河滩,已成为汝州人休闲观光新去处。通过清淤疏浚、截污净水、滨水景观改造建设的洗耳河,使昔日汝州“龙须沟”,成了今日汝州城市新名片。
吾有幸生于汝州,又欣逢这个时代,建业于这个时代。自己即将从工作岗位上退下,余生若能天天沐浴着这一城春风,闲看林中花开花落,赏天外云卷云舒。观园内水静水动,闻荷香,听蛙鸣,惬意人生,夫复何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