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穴洞探幽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汝窑与耀州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语句解读(三十五)
第03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2309期:第03版 本期出版日期:2019-03-07

风穴洞探幽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对风穴洞的探寻,算来已有数次,距离第一次探幽,也有二十年的时光了。

二十载的日子里,曾经在梦中多次神游那个未曾解开最后面纱的洞穴。而其中的疑团,始终在心头挥之不去。

那是二十年前的一个夏日,我刚刚在《汝州晚报》做记者不到一年。当时世人皆传“风穴寺东风穴山间有一大壑,壑中有一大洞,名曰风穴洞。每有阴雨将至,则洞之上方云雾缭绕,十分奇妙”。为了验证民间传说,我和另外两名同事携带手电筒、相机等工具,决定去风穴洞一探究竟。

去之前做了充足准备,甚至考虑到洞内可能有蟒蛇或者野兽藏匿,还专门携带了水果刀等防身武器,并与医院、公安部门事先取得联系,防止意外事件发生。

当时风穴寺尚不通公交车,我们一行三人骑着摩托车来到风穴寺山门前,在向导的指引下,沿着柏木葱葱的风穴山向山顶攀援而上。

过山顶,向导指向东侧山脉半山腰的一个洞穴告诉我们,那就是传说中的大风穴洞,也叫狼洞。看到我们的迟疑,向导快人快语告诉我们,此洞过去因为地处偏僻,周围全是森林,而且由于里面有两间屋子大小,确实有群狼居住,不过现在早已没了狼迹,大可放心。尽管向导如此告知,我们还是担心里面有狼虫出没,互相壮着胆向洞穴进发。

自风穴山山顶迤逦东南顺坡而下,因人迹罕至,正旺的蒿草、荆棘没腰深,放羊人踩踏的一条小径也是时有时无,不时有卧藏的山鸡惊飞,扑棱棱的声音令人也猛然一惊。毒辣辣的太阳不一会儿就烤得浑身汗淋淋的。

印象中,洞前有一块半圆形平地,当地人告诉我,原先此平地也属于洞内一部分,由于谷底的采石场开挖山石,导致洞体外侧塌陷。

我们换上带来的旧衣服进入洞内,用手电筒照耀黑魆魆的四周。洞口处还较宽敞,弯腰即可进入,洞底是一块倾斜达六十度左右的岩石,凸凹不平,洞顶属石灰岩结构,可以明显看到渗水形成的一个个狼牙状的小型钟乳石。人需要贴着洞底向上爬行,越往上爬行,洞顶距离洞底愈窄,脊背不时触碰到洞顶。

这样爬行约十米远即到洞底,借着手电筒的亮光,我们发现,在洞底有一个向下延伸的竖洞,直径大概有二三十厘米,用手电往洞里照去,光线渐渐被黑洞吞噬,不知有多深。因洞口太小,人根本无法进入。同伴找来一块山石投进去,咣当咣当的声音渐渐消失,似乎很深的样子。想到史志中记载这个洞通往数十里外的钧(禹州)密(新密),只得稍做休息,退着爬出洞外。

洞外骄阳似火。洞内却甚是凉爽,似乎冰火两重天。

彼时因为青葱,对汝州历史知之甚少,并未考察到任何有价值的资料。

时隔二十年后,许是机缘巧合,在鸿志兄的邀请下,汝州作协组织九位文友再次考察风穴洞与风穴寺的因果关系。

鸿志兄是一位治学严谨、热衷于汝州文化历史遗迹考察的贤长。初春的汝北大地,白杨吐穗,垂柳新绿,蒿草染青,百转千回的山间公路旁,油菜疯长,蠓虫初舞,空气中氤氲着萌发的气息。和煦的风儿,宛如一曲宛转悠扬的古琴轻轻弹奏,熨帖得心里柔美如花。更有鸿志兄妙语如珠的讲解在耳旁环绕,如闻韶乐。

鸿志兄历时二十年的研究,遍寻明清《汝州志》、汝州名人任枫和屈启贤撰写的《风穴志略》《风穴续志》、沈括的《梦溪笔谈》、史书《世本》、《太平御览》《楚帛书》等古文献中关于风穴洞、风穴寺的记述,并且数十次深入现场考察,采访山间老农,其治学精神诚为可嘉矣。

其关于风穴寺与风穴洞的论断,剥丝抽茧,去伪存真,窃以为,实有重大参考价值。鸿志兄认为历代史书记载中关于风穴洞能起狂风、预测天气、直通钧密的说法,完全是历代人云亦云、以讹传讹、子虚乌有的道听途说罢了。风穴寺(白云禅寺)也并非因风穴山上所谓神奇的风穴洞而得名,而是因为风穴寺内有风姓氏的女娲曾在此穴居,后人在此建有女娲宫而来。同时据他考证,因为女娲在此山居住时“观测风雨”以定四时,并抟土造人(有湖南长沙出土《楚帛书》为证),后人将她居住过的“石穴”修建成宫观,用以祭祀女娲,祈子求福。

因他的不懈实地考证,似乎揭开了史书中关于贞禅师与开元寺、风穴寺的种种谬传。唐玄宗开元元年,佛教天台宗高僧张贞到风穴山游历,被风穴山的绝妙风水所吸引,决定在山中建寺落脚,谁料走到跟前才发现此处已有道教宫殿风奶奶女娲宫,只得在距离女娲宫东三里的东峰之下创建了三间佛殿。此佛殿东邻深壑,无法扩大庙宇规模和自己晚上歇息,张贞便在殿后土崖上掘洞,作为自己和徒弟们的住处。有学问的张贞把新建寺院取名“开元寺”。开元十三年九月十八日,八十四岁的贞禅师圆寂,弟子遵循遗嘱将其火化后“得舍利子数千粒”收藏。

开元二十六年(738年),唐玄宗颁诏“敕诸州郡各建一大寺,曰开元寺”。此时汝州官府上报,汝州早有一座开元寺。唐玄宗甚感惊奇,问明情况后认为贞禅师有先见之明,遂赐封他为天台宗“七祖禅师”。后贞禅师的弟子在女娲宫遗址上修建七祖塔,之后历经坎坷,于大中十三年(859年)4月在七祖塔左后方建成佛殿,将七组塔内贞禅师的舍利子取出一部分放入新修佛殿的佛像之中。新寺建成后取名“白云禅寺”,也就是如今的风穴寺。

而如今夷园的位置,早在北魏初期就建有香积寺,亦称千峰寺,与北面一箭之隔的白云禅寺毫无牵连。香积寺的兴衰与兵火战乱有关,更与释道两宗的此消彼长有着深深的渊源。

春行青龙风穴山麓,有鸿志兄一路的娓娓道来,更感山路之短,不知不觉已达风穴山东麓盆状山口。

观此山口,如布囊,如罗圈,如葫芦,只留一米宽的碎石山道通往外部,环山虽不高,却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精要。

早已废弃的采石场一片寂静,忽然被一群扛着猎猎红旗、欢声笑语的突然到访者所打破。惊飞而起的山鸡,令我不由得想起李清照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的妙趣来。

一行人俯身蜿蜒爬行山口东侧山脉,终于来到世人所传之大风穴洞。二十年的风雨剥蚀与采石所毁,洞外的那个天然石棚早已荡然无存。人是物非,似曾熟悉的场景令我不禁慨然。

不仅于我,就连多次考察过此洞的鸿志兄亦对眼前变化的一幕有点认不出来。

借助手机微弱的灯光,我和文友桂霞兄弯腰进入洞内,倾斜而上的洞底部岩石不知什么时候被人为凿了几个脚窝,更加方便攀爬。十来米深的洞,我们很快爬到洞的最深处,依旧是那个深不可测的竖洞,与二十年前似乎没有多大变化。没有了上次探险时的恐惧感,我用手机灯光照耀洞顶,那些小钟乳石依旧密密麻麻分布其上。

竖洞里黑咕隆咚,我仔细探究,觉得竖洞里并没有空气流动的迹象,看来史书中此洞与外部相通、直通钧密的说法真的是以讹传讹,由此推断鸿志兄的数次考察真实可信。

爬出洞外,我和文友们商量着在洞口内燃放杂草,借以进一步验证风穴洞是否另有出口的史传。此洞周围的风穴山如今已辟为龙山森林公园,郁郁葱葱的松柏遍植其上。为了防止火灾发生,我们从周围捡来枯枝败叶,小心翼翼点燃,有意压住火焰,以便产生更多的烟雾,观察烟雾的走向。

观那烟雾逐渐在洞内聚集,渐渐变浓,尽管外面有风吹进洞来,烟雾却依旧沿着洞口的顶部崖壁向外飘散,由此看来,大风穴洞真的没有另一个出口。

想到一年多前,某中央级媒体来汝采访,为了验证风穴洞另有出口的说法,竟然在距离此洞三里远的东山一个小洞内提前布置好枯草和烟火,然后在此洞点火,用手机通知那边同样点起草火,以此验证史书上风穴洞的神奇之处,实属荒谬可笑之举。

下得山来,一行人继续顺着山间公路东游。穿过白马村村部,绕过一个山头,但见彩旗飘飘,土崖上窑洞星罗棋布,鸿志兄用手一指,豪情溢于脸颊,开元寺旧址到了。

高高的土崖下,一间建筑还算精致的窑洞内,供奉着一尊释迦牟尼的塑像。此洞名为“佛爷洞”,洞前的石碑撰文称此洞初建于东汉初平元年,重修于2017年农历腊月初八。关于佛爷洞的来历,此种说法,余以为不足为信。

在佛爷洞右侧的土崖上,有经过人为开掘的窑洞的洞壁遗迹以及粉刷的白灰一块,清晰可辨。据鸿志兄考证,此处为贞禅师所建开元寺“三间精舍”遗迹。

洞壁遗迹及白灰

在开元寺东南侧的沟内,当地老人证实,数十年前确有小风穴洞存在,洞深数尺,系崖壁渗水不断冲刷而致,后来洞逐渐坍塌,如今已难寻遗迹。幸有洞前二十多米外一孤峰留存。

从远处观此峰,高不过六米,然处在低洼的河道内,竟有危峰独立之妙。一行人穿过一片果园,避开丛生的圪针林,登上此峰,竟然发现此峰的最高处,一块岩石中央天然形成一个蒜臼模样的凹槽,圆润如满月,仿佛人工雕琢一样精致。此即史书上记载小风穴洞前“古砚台”。据说砚台南侧岩石上曾有天书一字,不知何时已被人盗挖。

站在古砚台旁,环顾四周,河道内白杨入云,枝条柔嫩,东侧河岸上翠竹丛生,微风袭来,似乎有无数天仙在竹林内窃窃私语,尚未披绿的东山则更显得连绵不绝。西北侧,佛爷洞若隐若现,宛若参禅打坐的贞禅师一样令人不可揣度。

公路上不时有车辆和行人通过,一时喧哗,一时宁静,世间冷暖沧桑,似乎在这平凡的来来往往中得以完美阐释。

遥想上古时期的“大地之母”女娲,遥想为了祈子求福在风穴山间建造女娲宫的汝州先民,遥想殚精竭虑在东山建造开元寺的贞禅师,遥想费尽心思建造七祖塔和白云禅寺的僧众,遥想数次重修却至今难觅踪迹的香积寺,忽然觉得,许多的历史仿佛都在一遍遍被重演,又仿佛一次次被湮没,正应了那句“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许多的往事,因为岁月的剥蚀,因为人事的搬弄,早已无法还原彼时的真实。哪怕我们后来者费尽心思,也只寻得片砖断瓦。所谓揭开历史谜团,也只是我们心中美好的愿望罢了。

忽然清风袭来,混合着翠竹的清香和杨柳的苦香,令人心头猛然一振。由此悟到,在这美好的春风里,与文友同游切磋,无论是否揭开历史谜团,亦为最大的收获了。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河南日报 

Copyright © 2011 今日汝州智慧全媒体数字报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汝州市老二门街南段   邮编:4675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