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州东北隅,关顶山之麓有一个美丽的小山村,这里街道宽阔、房屋整齐。
谁又能想到,昔日的焦岭村,土地贫瘠、十年九旱、信息闭塞、交通不便。
从焦岭村通向外界,道路蜿蜒曲折,坑坑洼洼,既窄又陡。晴天还好些,遇到下雨天泥泞难走,村民们诙谐地说:“我们这里的路是晴天扬灰路,下雨水泥
路。”人们平时走亲串友,赶集上会十分不便。遇到谁家婚丧嫁娶,因为不通车,要请很多人来帮忙。修房盖屋,拉沙进料,要找好多年轻人去推车,盖一套房子要比平原多花上二三万元。有人生病,需人抬着去医院,给病人增加了不少痛苦……
不仅交通制约着焦岭人的生活,吃水更是焦岭人的一大难题。
以前,村民吃的是水塘里的水,每天要到
水塘里刮水。时常有树叶、杂草,甚至
虫子出没,做饭前还要将水进行沉淀。水塘离家一来回有三里的山路,
沟深坡陡路滑,人多的时候一上午只能拉一桶水。遇到干旱时,不少村民得开上三轮车或是拉上架子车去邻村拉水。由于拉水不容易,我们洗脸都不敢用香皂,洗脸的水洗脚,洗完脚再用来饮牛。
恶劣的环境使焦岭人倍受煎熬,年轻孩子因找不来对象都当了上门女婿,有些年轻力壮的小伙子外出打工挣到了钱就在外地购房置舍,娶妻生子,再也不回故乡。村里剩下的都是老人和孩子,致使村里有些房屋年久失修,残垣断壁,随处可见。
如今,在党的领导下,焦岭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宽阔的水泥路自村里通往邻村,便民路修到了家门口,用水问题得到了彻底解决。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经过农业局扶贫工作队全体人员的共同努力,打成了一眼200余米的深井,并建好了相关配套设施,让全村都通上了自来水,彻底解决了村里吃水难问题。村委大院修葺一新,建起了文化广场、小游园,有了标准化阅览室,新建党员活动室、技术培训室等为一体的村级综合服务中心。一盏盏路灯齐刷刷地矗立在村道两旁、新盖的民房整齐划一、墙壁上写着充满正能量的标语或画着寓意深刻的宣传画……
我们焦岭村的变化,离不开党的领导和上级政府的关心支持,离不开扶贫工作队及帮扶责任人的辛苦付出,相信,以后在上级的关怀支持下,再加上我们自身的努力奋斗,村民的生活会越来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