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有两个节气是很重要的,一是立冬,二是冬至。许多朋友会将冬至和立冬两个节气搞混,像我妈妈就把立冬当成冬至,一个人非常有兴致地包了够四个人吃两天的饺子,然而却发现那天是立冬。不过现在,吃饺子的习俗有很大的普适性,平时犒劳自己和家人需要包饺子吧,冬天消耗大吃饺子吧,迎接亲朋的到来得吃饺子吧,新媳妇进门吃饺子吧,春节了更要吃饺子。总之,在中国吃饺子不分东南西北,不分一年四季。吃饺子的时候多了,就会迷糊是冬至吃饺子还是立冬吃饺子呢?其实立冬和冬至都有吃饺子的习俗,只不过比较常见的是冬至吃饺子的习俗。
冬至这个节气是北半球白天最短夜晚最长的一天,冬至之后太阳直射光线就从遥远的南回归线逐步返回北半球。在这寒冷的一天,吃饺子可以促进身体的血液循环,补充多种维生素。饺子的馅一般都会有萝卜和肉。不管是猪肉还是羊肉还是牛肉,只要和萝卜搭配在一起就会有促进血液循环的作用,并且萝卜本身就含有大量的维生素。所以一到冬至超市里各式各样的饺子都卖得很火。不过有关保健专家提醒,冬至之后的饮食要以温补为主,吃饺子讲究馅料的选择,不同的馅料功效不尽相同,不同人群应根据自身需求各取所需,胡萝卜、羊肉、洋葱、牛肉等都是冬至饺子馅料的好选择。
记得,小时候吃饺子一年吃不了几次,基本就是冬至、过年了才吃。有一年我很挑食,不爱吃萝卜,偏偏那年冬至家里包饺子是萝卜馅的,那小孩子脾气立马就上来了,各种耍赖不吃饺子,家里的大人们知道后开始各种劝导:冬至你不吃饺子,就会把你耳朵冻掉啊等等一系列每年冬至都会说的话。那时候小,什么话也听不进去,就知道我不喜欢吃,你还让我吃,那我肯定不能如你所愿了,结果那一年耳朵竟然真的冻了。还真别说,耳朵冻了是真的很受罪,耳朵注意保暖了就会感觉痒,不注意了又怕伤口严重,最后反反复复才好。从此以后,每逢吃饺子的时候,不用大人们说,自己就乖乖地把饺子吃得一个不剩。
饺子在历史上最早的名字是“娇耳”,这种颇受人欢迎的食品是医圣张仲景首先发明的。东汉时期,医圣张仲景辞官回乡,当时正是冬季,他发现白河两岸乡亲面黄肌瘦,饥寒交迫,不少人的耳朵都冻烂了。便让其弟子在南阳东关搭起医棚,支起大锅,然后把羊肉、药物捞出来切碎,用面包成耳朵样的“娇耳”,煮熟后,分给来求药的人每人两只“娇耳”,一大碗肉汤。人们吃了“娇耳”,喝了“祛寒汤”,浑身暖和,两耳发热,冻伤的耳朵都治好了。后来,为了纪念张仲景,每逢冬至人们便模仿做着吃,所以就有吃饺子这一说。现在物质水平提高了,饺子想什么时候吃就什么时候吃。不过我们的传统节日可不要忘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