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毛泽东在出行途中批阅文件
胡乔木紧接着说:“多数的社员跟干部都倾向于这个意见。但是还有一种办法,大队三七开,小队全部按劳分配。这样做的结果,大体上就是一九开,这样五保户有了保障,一些人口多劳力少的户,也可以过得去。”
毛泽东说:“这种户可以喂猪。”意思是说,对他们不必用供给制的办法照顾,但胡乔木仍继续申述自己的理由。
毛泽东问:“他们赞不赞成呢?”
胡乔木答:“这个意见可以得到多数的同意。”
毛泽东又说:“还有另一种照顾的方法,湖北的办法,在分配工作时给他一些便利。”
从这段对话中可以看出,毛泽东总想不采取部分供给制的办法而采取其他办法,来解决困难户的困难问题,尽量体现按劳付酬的原则。他再次强调:“基本原则是这么个原则,叫作不劳动者不得食,各尽所能,按劳付酬。这里是两个方面,一个是生产,一个是分配。分配中又有交换,按照价值法则实行等价交换。”
毛泽东向胡乔木提出另外一个他十分关心的问题:以生产小队为基本核算单位的问题。胡乔木认为:“现在由小队分配,恐怕还有点困难。因为大队可以超越小队范围组织一些生产、组织一些收入,这一部分收入是为小队服务的,作用很大。搞得好的,都是靠大队这方面的收入来补充小队。”
毛泽东进一步提问:“比如讲,韶山大队十一个生产小队,水平也不一致,分配的时候拉平这个问题怎么办呢?”
胡乔木说:这个问题不怎么突出,干部和群众反映不多。胡乔木的话主要是出于要坚持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代表了中央、地方和公社、大队一些领导人的想法,实际上各小队之间生活水平相差很多。
毛泽东说,这是私分的结果。胡乔木认为,这里有一个经营得好不好、超产不超产、养猪养得好不好的问题。
谈话快结束的时候,胡乔木问:“主席,你对我们这里还有什么指示?”
毛泽东说:“没有什么。就是要用真正听群众的意见这种态度,不能学那个桥头湾小队长那样一种态度。”胡乔木在汇报时,曾讲到韶山大队桥头湾生产小队队长,不给社员分自留地,当然也就不让社员养猪,茅房也只有公共的,没有私人的,思想比较“左”,又坚持自己的意见。
毛泽东说:“听你这一讲,我现在到韶山去,也看不出什么名堂来,还不是你讲的这一套。”
当时,湖南正要召开三级干部会议,毛泽东在这里多住了几天,主要是为了了解开会情况。
11日,刘少奇向毛泽东汇报农村调查初步情况。毛泽东到蓉园刘少奇住处,就湖南农村调查中的一系列问题交换意见,谈了几个小时,直到次日凌晨2时。回到住地,毛泽东给汪东兴写了一封信:
汪东兴同志:
请打电话给王任重、王延春二同志,请他们二人于十四日下午2时到长沙,在这里住三五天,带全部湖北三级会议简报及重要文件来。帮助湖南同志解决一些问题,主要是走群众路线,及时看出问题、先下手、争取主动权,这样两个问题。湖南在这两个问题上有些同志似乎还不大懂。(一)对十二条政策没有认真坚决去做,有些县群众没有真正发动,无蓬蓬勃勃之气,有不敢讲话之风;(二)去冬十月至今,整整半年,五风没有普整,相当多的地区,政权还没有从敌人手上夺过来。见事迟,抓得慢,以致春耕大忙临近,在许多地区党还没有取得主动权。古人有言:“亡羊补牢,未为晚也;见兔顾犬,未为迟也。”在这次三级会议上彻底解决这些问题,是可以做到的,无所用其忧虑。前途一定是光明的。
此件同时送湖南省委书记处各同志及少奇同志,谭震林、胡乔木二同志。
毛泽东196
1年4月11日
这次会后,根据毛泽东的意见,王延春调湖南工作,任分管农业的省委常务书记。
13日,毛泽东在长沙会见委内瑞拉左派革命运动主席安德洛萨诺。这是毛泽东第一次在湘接见外宾。
14日,省委书记张平化给毛泽东和正率中央工作组、中央调查组分别在湖南农村调查研究的刘少奇、谭震林、胡乔木写信,检查湖南实际工作中存在的恩赐观点和主观主义的错误。(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