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九峰山,我是熟悉的,又是陌生的。
11月3日,市信息中心组织赴九峰山采风。尽管是周六,但集体组织赴景区,那一定是要有能拿得出手的理由的。我们应的是记者节与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景,主题曰:“欢庆第十九个记者节共创全国文明城”志愿服务活动,在登山、摄影、征文比赛之余,还刻意安排了捡拾景区垃圾的活动。发展融媒体,三十多人办了七个媒体平台,平素的工作是太忙了,人人如蒙着眼睛转圈拉磨的驴,转得昏天暗地,是需要趁机逃离喧嚣,到“寒尽不知年”的山中去松弛一番的。而寄情山水,在汝州目下,可选择的地方并不太多,而较炙热的选项,九峰山当是一个,作为景区,今年不久前才开始运营。
而关于九峰山,文首看似矛盾之语,却是我的心声。
说熟悉,那是一定的。1997年—2002年,我曾任职此山所在的寄料镇,说与它耳鬓厮磨、朝夕相处也不为过。刚到寄料不久的一天,吉普车停在了崎岖的山道上,一位同事扎煞着右臂,用粗黑的手指东指西点向我介绍:“这,这,这……九个山头,就叫九峰山”。而九峰山附近的几个村,也曾分包过,在那艰难的岁月中有过至今仍刻骨铭心的记忆。
说岁月艰难,一点也不虚言。那时,镇里上下赖以开销的煤炭卖不动,统筹提留收不上来,机关干部一月发半月工资,“三会一部”问题爆发,兑付不到钱的股民疯了,曾有几个股民把铺盖卷放到镇党政办,在里面住了一个多星期,党政办的电话欠费停机,饱尝赊欠之苦的镇区饭店全部拒绝接待镇里客人,村干部更是作难,很多村班子难以维持……
平王宋是汝州最分散的村落,不足千人,分布在据说八十多个自然村里,穷,在那艰难时节最穷。有次入村正值中午,村干部就在村小学门口的代销点里赊了一瓶酒,没有任何下酒菜,就在那里“干呲”。我被感动了,就站在一块大石头旁,与村干部喝上了,酒一入肚,就觉得味不对,不自主地在心里说,“假酒!”但马上又决定,就是假酒,也要喝下去,为的是村干部的盛情……结果回去上吐下泻,难受了好一阵子,而再怎么难受,对村干部的感激从没消减。
石梯村老支书那在村里说一不二,又嗜酒,别人说,只要把他喝美了,叫他干什么就干什么。农村是有这样的干部,他对乡干部是客气的,对你让他干的活儿也心知肚明,道理不比你知道得少,但是,干是不干,那要看你对他有没有感情,咋看有感情?能舍命与他喝酒,谁喝醉都无妨,最好都喝醉!所以,有人说,农村工作,三分靠命令,七分靠感情。那时要修小北线,镇里急,连炸药也买不起,就一硝二硫三什么的在机关大院自制(上级很快就制止了),对村里也没有什么支持,就划分了工段让村里上人干。我去找石梯支书,心里很忐忑,见面,张不开嘴。他其实也知道我此行目的,就是不说,拉着我进里屋:“这是某某送我的,这是某某某从郑州回来捎给我的……”末了,看着我:“喝点?”我就等着这句,不过仍显出一副犹豫的样子:“喝点就喝点。”“恁嫂子没在家,没菜。”“没菜就没菜。”为了表示自己的诚心,我对随行的几位说:“你们随便转,就我们俩喝,不抓不替。”于是,酒场拉开。与平王宋那次不同的是,这次酒还不错,有开水,酒就白开水,高声猜着枚,一杯一杯地喝下去。我的酒量不大,枚也称不上扎呱,但那天却不落下风,两人竟喝完了三瓶白酒。等起身分别时,我气宇可称轩昂走出门,他跌跌撞撞地送,快跌倒时,顺势抱住了门前的电线杆,打着滴溜,嘴在发颤:“放心吧赵主任,明天就上人……”那时我正热开车,出来后开着那辆吉普车走在高高的山路上,突然猛地刹车,对坐在一边的司机说:“我来时就对你说了,喝酒后你别让我开车,你咋还让开呢?”送来的是无奈的笑:“我看你没事。”于是,下车,坐在了路边石埂上,暖暖的秋阳笼罩着全身,敞亮而痛快……
去郭沟的次数就更多了。村里主干不对付,支书嫌主任太霸道,有事不跟他说,而主任嫌支书太瓤茬,不会弄事。好在两人都是正经人,也都听说,遇到思想不统一,会一块儿到镇里找我,我也会不时到村里,把他们喊到一起,就坐在山坡上,分头做工作。还有,收统筹提留,夏天正晌午,村民歇晌,我们也歇,就坐在随处可见的石墩上打扑克,谁输谁就喝井拔凉水,一喝一大缸,喝得肚子胀。
与坡根村老支书打交道最多。他是大家心目中会弄事的人,我刚到镇里不久,他就给我送来一条蛇,我没在镇里,伙计们给我电话告知后,就拿到食堂炖了。我虽然没吃到,但印象深刻。据他说,他曾经为了修路跑项目,背一袋红薯,敲开了省交通厅长的办公室,凭着农村基层干部的身份,受到厅长热情接待。很多大领导,对身边的人严厉,而对来自底层的人很客气。对身边人严,是要树威,对底层人好,那是要树形象。他是干实事的人,带着村民在沟沟坎坎上,种满了树,单是那一坡像集中接受检阅的士兵的侧柏,就为他赢得不少领导的喝彩,市委书记也把他这里作为联系点,钱的支持自然不会少。良好的生态也使这里的山岩涵养了不少的水,绕村而过的沟里长年都有山中渗下的或多或少的水,这些水为今天九峰山的开发输送了宝贵的资源。他也热宣传,会找我给他写点什么在市里报纸上登一登,当然他家的捞面条我也没少吃,记得还请我到紧挨着的鲁山县背孜街吃过饭。
这平王宋、石梯、郭沟、坡根都是在九峰山的中心或边缘,有这样的经历与交道,说熟悉九峰山,我自己都觉得并没妄言。
但终究,我对九峰山还是陌生的。
陌生在于我始终逮摸不住它究竟在哪儿。我的方位感极差,差得在郑州大学上了四年最终也弄不清附近的中原路、大学路、陇海路等等几条路是怎样分布并相互勾连的。差得在寄料五年多,每当说起机关两个大院门的朝向时,我总要想那么一阵子才能张开嘴。我记住了寄料地面上的马刨泉、秆草庵、擂鼓台、马头崖等一众有特点的地名,可要让我说它们在哪儿、谁在谁的哪边,我只能哑口。明明在远处,看到了九个山头,可真正走进去时,我就已迷三倒四,不知身处何处。“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对我,就是如此。
陌生也在于我始终对它并没有燃起欣赏的欲望。一则,是不会欣赏。我看似也算个读点书的人,但也真如朝夕相处二十多载的老婆所言,没有情商。不会说软人心窝的话,不谙人间与自然风情,看山只看山高低,看树只看树大小,没有多愁善感、吟风弄月的情怀。对别人说九峰山如何美之类,从来都触动不了我的心,我会纳闷,除了山不低,石头不少,路难走,植被还可以,偶尔还能看到路边有雉鸡之外,九峰山有啥看的?一则,九峰山那时也实在不怎么招人待见。是的,山上的植被不错,栗树、檞叶林密密麻麻,遍布沟沟坡坡,但最大的短处就是山中无水。窃以为,好看的自然风光,水是必备的要素,单独的水,只要足够多,水面足够大,碧波荡漾,浩渺无极,就能美不胜收,摄人魂魄,而单独的山,任你多么高大,多么七拐八弯,没有水的相伴,水的映衬,都只是徒费脚力,望而生畏的障碍。九峰山是干涸的,山上别说飞瀑流泉,如果不在山村,而又没拿水,任你渴得嘴里冒烟,也是难以找到滴水灭“火”,而在山村,多是靠水窖积攒宝贵的雨水而活命。而山下也是干的,除了偶尔可见的小沟里淙淙流动的浅水,想要看看湿润眼帘的大水面,那是你想多了。地处北方,水,本就不多,遍布的小煤窑又早已深入地下,把水抽得七零八落,不知所踪。
但是,九峰山,我终究还是来了。听说,经过巨资开发,你变了,变得路好走了,变得有水了,变得有故事了,之前没听说过的钓鱼池、玉梳潭、金钗潭、九女池、金蟾池、如意潭……这一干地名让我浮想联翩,想一睹今日的芳容。看九峰山,我最想看的倒是九峰山的水。离开寄料后,我又来过九峰山三次,一次是2016年3月组织单位同事攀登山峦,那时,景区栈道刚刚修好,树没发青,花没吐蕾,后两次是今年与景区领导接洽,商谈如何结合,把景区宣传出去,除了办公室里坐了一阵之外,并没有睹得什么美景。尽管多次造访,终是迷雾蒙蒙,疑虑重重……
早上八点时分,从城中集合,近一个小时后,便来到了景区的北大门,古代城堡的造型,两边延伸的围墙状如万里长城。景区陪同我们的曾是信息中心的老人儿,与我又是老乡,平素接触不少,他说:这里就是情侣谷……
之后,我们历时一个半小时畅游情侣谷,又历时近一小时在九女峡登山,由于之前大多已上过山,到半山腰后,大家就坐滑梯下山了。感觉如何?不谙风情如旧的我依旧不能用美妙的词语描述,只能说:静幽情侣谷,九曲十八弯;谷随山势走,流水长相伴;每到美妙处,垒砌有水潭;间或有雕塑,故事很浪漫;最让惊喜者,尽头有湖面;水面颇壮阔,揽胜坐游船;周遭树密匝,层林多色染;倘有闲暇日,此处可做仙!
由于我牵挂的是水,惊诧的是情侣谷里的水,至于登山所见,就不想多说了。秋冬之交,山上密密的各色叶子的林子,或陡或缓的山梯,或开阔或逼仄的视野,那里的风景,读者自可想见。
说到感怀,对九峰山,我还真有那么一点:
美是需要雕琢的,而人亦如是;
欣赏美是需要用心的,而欣赏人亦如是;
而最让我念念不忘的,还是九峰山周遭的那些人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