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转运正在切割木材
“下面咱们要见的这位贫困户是做以前农村经常见的那种椅子的,他做这20年了,做出来的椅子质量非常好,现在会这种手艺的人可不多了。”采访途中,通过市检察院驻陵头镇沙古堆村工作队员鲁召杰的介绍,记者对接下来的采访对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11月8日,雨后通往沙古堆村贫困户杨转运家的道路泥泞不堪,在驻村工作队的带领下,我们一行人踩着淤泥深一脚浅一脚地来到该村贫困户杨转运家。
“这是他的老家,由于大部分原料在这里存放,因此现在还在这里做椅子,走,咱们先进去看看。”随着一声推门的声音,我们走进了杨转运的加工作坊。
一双手,一把锯子,一台木材切割机,杨转运用20年的手艺,把整个家扛在了自己的肩上。
随着一声声刺耳的声音,杨转运在他家的简易棚中拿着木材,戴着眼镜,站在台锯旁,仔仔细细地把木材切割成各种各样的形状。“我们一家子生活过得怎么样,全指望这个老伙计,它陪伴我好多年了。”放下手中的活,杨转运笑着说。
今年49岁的杨转运一家4口人,以前都居住在一下雨就漏水的老房子里。家中有2个孩子,13岁的女儿刚上初中八年级,儿子姚利鹏先天性脑瘫,今年29岁的他一直卧病在床,吃喝拉撒都要家人帮忙。全家大大小小的事情都压在了杨转运一个人的肩上,还要不时地帮助残疾的哥哥做农活,“家里的状况,外出打工根本不行,一家子人等着吃饭,实在走不开。”杨转运说,家里养了两头牛,种了几亩地,只能顾上一家人的温饱,加上椅子的销路不是很好,所以家里的生活一直很苦。回忆自己的木工经历,杨转运感慨道:“2000年左右,需要手工椅子的还很多,平日里乡里邻里都会来我这儿买几把椅子。可随着时代的变迁,传统家具逐渐被现代家具取代,机械逐渐取代人工,复合材料取代实木板材,电脑图案取代手工雕花,螺丝钉子取代榫卯结构,工作效率是提高了,但对传统木匠工艺也造成了巨大冲击。”
“现在除了在地里忙农活,剩余时间就在家做做椅子。”杨转运说,一把小椅子做好得有十多道工序,一天最多做三把,杨木的椅子对外出售100元一对,核桃木、柳木的卖得贵一些,能卖150元一对,这些椅子除去木料,其实挣不了几个钱。
在杨转运眼中,每把椅子都是他的宝贝,因为椅子能换到实实在在的钱,一家人的花销全指它。农忙时干农活,农闲时做椅子,杨转运一年可以做300多把椅子。有时候做好的椅子不好卖出去,杨转运家里会存放好多他已经做好的成品和半成品。自从检察院驻村工作队来到沙古堆村以后,了解到杨转运家的情况,就帮助他家修了房子,通了水电。工作队知道他有门手艺一直坚持在做,为了让他建立手工制作的信心,还定购了80对椅子,帮他解决销路的难题。
“以前纯手工打的椅子和如今流水线上生产出的家具不同,以前的家具不用一个钉子而是用的榫卯结构,因而经久耐用。”采访中,杨转运表示,光靠驻村工作队的帮助,并不是长久之计,靠自己才能脱贫致富。在做椅子的这条路上,只要能干动,我就会一直干下去,有上级的关心支持和工作队的帮助,我相信以后的日子会越来越好。于俊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