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融媒体中心记者郭营战 通讯员雷振东 孟文杰)“这红薯真是稀罕人,不仅颜色红而且长得周周正正,去市场上也买不来!”11月7日上午,蒙蒙细雨中,大峪镇邢窑村贫困户康铁头开着满载红嘟嘟、圆滚滚的红薯的三轮车刚到市民政局大院,3500斤红薯就被局里的干部职工抢购一空。看着这么火爆的场景,憨厚的康铁头呵呵呵地笑起来。
自我市脱贫攻坚工作开始后,住在深山里的康铁头就想着依靠国家的扶贫政策,用自己的双手干一番事,改变家里的生活状况,摆脱掉“穷根”。康铁头家就他们夫妻二人,妻子身体不好需要照顾,他本人又不能远出打工,家里收入一直不高。被评定为贫困户后,他认真了解相关政策,在村委会、驻村工作队的帮助支持下,通过土地流转,承包了6亩坡地种起了红薯。“以前我们的生活比较封闭,现在国家的扶贫政策这么好,给农民提供了很多的致富机会,只要自己肯干、能干,早日脱贫致富不是问题。”10月下旬到了红薯丰收的季节,康铁头种的6亩红薯地大约收成了18000斤,按照市场价算,大致能够收入15000元,但这么多的红薯卖给谁,他心里也没底,渐渐有点发愁了。了解到这一信息后,扶贫帮扶邢窑村的市人大、市广播电视总台等单位纷纷预定刚出土的红薯。市民政局作为邢窑村的帮扶责任单位之一,也不甘示弱,看到康铁头地里的红薯这么抢手,赶紧也预定了3500斤。于是就出现了本文开头的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