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静的下塔林沁园春·点赞汝州书法毛泽东离京巡视纪实
第03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2171期:第03版 本期出版日期:2018-08-15

寂静的下塔林

郭营战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下塔林太僻静了,每次漫步其间,都感觉走进了另一个世界。

下塔林又太热闹了,当我打开心门,能感觉到一位位高僧亲和的笑容和娓娓道来的讲经。

这是佛学的一个圣殿,也是我净化心灵最佳的处所。

因为保护古迹的需要,如今走进这个圣殿,已经非常不易了。大多的时候,它都是铁门紧闭的,我只能隔着铁栏的缝隙,与他们相望。

许多年前,我亦曾多次到访过这里。彼时,这片塔林的四周尚没有围墙,穿过没膝深的萋萋荒草,就可以近距离叩访一位位高僧。

然彼时因为年少,对白云禅寺及其塔林的历史知之甚少,或者说毫无兴致,多次到访,竟只因为贪玩而对塔里的他们熟视无睹。如今已步入中年,早已没了年少时的莽撞与愚昧,沉淀之后的心儿对这里的一切有了深深的感悟。

每一次难得的到访塔林,我都会深层次了解每一座佛塔背后的故事,与他们展开心灵的对话。

这是夏末的一个上午,我再一次跟随一个考察团走进了塔林。熙熙攘攘的人群里,不乏对佛教历史颇有研究的文化学者。他们或站在宝塔前互相探讨,或用手拭去青石上的风尘,仔细辨认高僧的名字,或双手合十,静静地肃立,表达对高僧的敬意。

在如此浓厚的文化意境中,我的内心也再次泛起层层的涟漪。这片塔林的往事,如一叶叶扁舟,在我的心海摇荡。

塔是得道高僧最终的归宿,下塔林亦不例外。佛经上讲求三世因果,认为一个生命的降生,都是前世各种因素积来的德与怨;今世为了报德或者报怨,忙忙碌碌,苦海无边;而今世的报德与报怨,又可成为后世积德与积怨的前世。如此周而复始、轮回不断,旨在奉劝世人坚守正道、遵从自然规律而为之。

而高僧,就是能看透轮回、精通为与无为之道、大智若愚之人。因为一位位高僧,成就了白云禅寺;因为白云禅寺,成就了一位位高僧。观白云禅寺,北靠紫霄峰、石楼峰、钵盂峰三座高峰,又有九条山岭腾挪跌宕,遥相呼应,至寺后则聚为一高岭,东西分开,绵延而下,东为龙山,西为黄虎山,由此五峰对峙,状如莲台;自望州亭南眺,龙山尾部向内呈环抱之势,岭上苍苍柏木错落有致,睡佛形态逼真,尽释风水之妙。

有藏风聚水之妙,则显寺之奇伟瑰怪。凡此种种,则白云禅寺来历之奇妙,亦不足为奇也。白云禅寺禅宗源远流长,自唐代的天台宗,到唐末五代时期的天台宗和禅宗并举,后唐清泰初年(公元934年),延沼禅师驻锡风穴后为禅宗的临济支。历代禅师更是大慧辈出,唐代的贞禅师、道源禅师、延沼禅师、省念禅师、广慧真禅师,宋代的道隆禅师,元代的松齐慧公禅师及显工、瑞公禅师,明代的宣公、就公禅师、无为长老,清代的云峨行喜禅师、憨休禅师、海月禅师及如琇禅师等。可以说自宋代以后,大部分汉传佛教的僧人,都是白云禅寺传承下去的。因此白云禅寺是汉传佛教天台、临济两宗的祖庭。

遥想当年,高僧讲经,语若花瓣,飘飘洒洒,坠地则化作花石;听者如醉如痴,如饮甘醇而不觉饥渴。生前传经布道,普度众生,至溘然长逝,则化为一片净土,皈依于青松翠柏之下。寺院西边的虎山岭,无疑是他们憩息心灵最好的地方。

导游告诉我,虎山岭自上而下分布着两座塔林。包括唐、宋、元、明、清和近代的僧人墓塔及其他砖塔石塔146座,数量仅次于嵩山少林寺塔林、山东省长清县灵岩寺塔林,是全国第三大塔林。

上塔林,有12座塔,与下塔林相比,上塔林之塔都比较高大,其形制均为方形或六角形密檐塔,有二级、三级、四级、五级不等。其中一座元代塔为松齐慧公塔,位于塔林最北,位置最尊,为元塔中最佳。下塔林,现存62座古塔,1个墓碑和1座土冢。

漫步于曲曲折折的青砖小径,有翠柏掩映,有芳草侵道,有高下不平,我的脚步亦变得飘忽不定,我的思绪亦变得倏来倏去。在这样的氛围中,我仔细地寻觅着每一位高僧的宝塔,用心感悟着他们的心灵之语。

这一处塔林,便是他们参禅悟道最终的归宿,而从这一座座宝塔,我又可悟到红尘间不一样的人生哲理。

在无尽的神思中,似乎有乾隆皇帝与憨休和尚在观音阁前的小桥上对吟:“翠竹青,青山绿水甲天下”“接圣桥,桥上皇恩满九州”;有清代如琇禅师在吟赞:“镜比澄光玉比颜,夕阳倒影沐龙山,阿谁偷剪瑶池水,藏在白云画阁间”;有明代进士张维新在吟诵珍珠帘之仙境:“绝壁悬崖挂碧流,明珠错落几千秋,却疑玉女虚无里,日日垂帘不上钩”;有御史潭在川推敲于望州亭上,有文人雅士高谈阔论于恩波亭上,有慧公禅师与御史方大美在谈经论道。

忽然想起一个关于参禅悟道的故事,这个故事就发生在唐代的白云禅寺,许多年前听到后至今难以忘怀。

唐代,有一位高僧隐峰禅师向师父马祖道一告辞。马祖问:“向什么处去?”隐峰说:“南岳石头希迁禅师处去。”马祖道一允准隐峰辞别,提醒他“石头路滑”。邓隐峰信心十足:“竿木随身,逢场作戏。”

禅师见面,要斗机锋,好像武林高手,要过过招。等到拜会石头禅师时,隐峰绕禅床一圈,振动锡杖,问:“是什么宗旨?”石头禅师不予理睬,过了许久,才回了句:“苍天!苍天!”

隐峰无法应对。回到马祖道一禅师处,他把见石头禅师的情形说了一遍。马祖说:“你再去,石头禅师若说‘苍天!苍天!’你便嘘他。”

隐峰再到南岳,依前例,又问:“是什么宗旨?”未料石头禅师先发制人,以“嘘!嘘!”作答。

隐峰只得再次黯然归来。马祖安慰他说:“我跟你说过‘石头路滑’嘛!”

禅不可言。石头禅师叫“苍天、苍天”,已明禅不可言说。隐峰再问,石头禅师“嘘!嘘!”,仍是表明不借言语、不立文字。学禅,是以己心会佛心,不是照着葫芦画瓢。因此能够在无言处找到下手处,习禅者才算是踏上大道。

今天又一次徜徉于塔林之间,忽然间醍醐灌顶,原来,一切的禅意都在不言中,就像隐峰禅师当初向师父马祖悟禅一样。而世间的一切道理,都是靠心灵去感悟和终身实践的,正如老子所言: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而悟出自然之道,以终身去实践,不畏艰辛,不惧非议,进取不息,看淡名利,豁达通透,不正是禅修最终极的收获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探访白云禅寺,自风穴山口进入,两山夹道,峰回路转,苍柏叠翠,山峦起伏,流水潺潺,让你恍惚进入陶渊明笔下“桃花源”山溪口的境地。你越想“一日看尽长安花”,那寺越是走走看不见,行行看不到,须将蜿蜒幽谷三华里走尽,方能看到山门。寺院里更是没有中轴线,路走偏径,百转千回,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样的寻幽探秘,又多么像修行的曲折历程。

由此想来,这寂静的下塔林,是参透了禅意,把受人敬仰的大智慧藏于不为人在意的一隅;却又用它的无以言传,吸引了一位位朝圣者流连忘返的脚步。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河南日报 

Copyright © 2011 今日汝州智慧全媒体数字报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汝州市老二门街南段   邮编:4675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