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规划篮子”满载“城市梦想”要闻简报我市慰问基层工作人员蟠桃喜迎客我市“慧眼识邪”漫画征集活动启动微友热评图说汝州“互联网+救助寻亲”模式 助流浪人员早日回家
第02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1902期:第02版 本期出版日期:2017-07-18

“互联网+救助寻亲”模式 助流浪人员早日回家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本报讯(记者宋盼盼通讯员高乐乐)近日,市民政局救助管理站接收一名7岁儿童,由于救助人员患有疾病且年龄偏小,无法说清自己的名字和家庭信息,救助站工作人员及时编发信息和照片,各个微信平台大力转发,24小时内就有人反映认识照片中男孩,并立即联系亲属来到救助站办理接出手续。这是市民政局开展“互联网+救助寻亲”模式以来,成功寻亲的第一个案例,同样也是运用互联网技术以来效率最高、时间最短的一次救助行动。

为帮助走失人员早日回归家庭,市民政局救助管理站本着“应助尽助,爱心服务”的工作理念,积极探索,创新工作方法,“四步走”推进寻亲服务工作。

一是对所有入站的流浪人员,按照规定在24小时内将人员信息录入全国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信息系统,并及时推送到全国救助寻网(xunqi n.mca.gov.cn)开展寻亲。

二是借助《今日头条》的海量用户和先进定位技术,开启“互联网+救助寻亲”的新模式。根据民政部社会事务司的要求,凡是对无法确定身份和家庭信息的流浪人员由救助站及时编发寻亲信息发送至《今日头条》,《今日头条》根据走失地、口音地、疑似户籍地等特定区域向用户推送寻亲消息,大大增加了消息的传播范围和知晓率。目前我市救助管理站已成功帮助12名流浪人员寻找到亲人,据《今日头条》官方统计,我市寻亲成功率在河南省排名第二。

三是不断加大街头主动救助工作力度,实施常态化巡查救助工作机制。救助站工作人员以车站、桥梁、涵洞、花园广场等流浪人员集中活动和露宿区域为重点,开展不间断巡查。对愿意接受救助的,为其提供返乡车票、食品、衣物等;对不愿意接受救助的,根据实际情况及时为其提供水、食品、必要的药品和生活必需品,第一时间联系其家属或亲友,对不能提供具体家庭信息的,救助站工作人员通过各个微信平台及自身朋友圈的力量扩散流浪人员信息,保证每位流浪人员都能得到救助。

四是继续创新“互联网+救助寻亲”模式,我市救助管理站在今年7月份得到58同城和汝州市公益顺风车群的大力支持,双方建立起常态化的寻亲合作机制。58同城在我市20个乡镇街道均设有58同镇站点;汝州市公益顺风车指挥部微信群由130余个顺风车群群主组成,每个顺风车微信群有500余人,这两个微信平台覆盖面广、影响力大,涉及我市将近7万人,救助站及时编发寻亲消息转发至两个微信群,通过这两个微信平台再次扩散转发寻人消息,有力地扩大了寻人力度和大众知晓率。

“互联网+救助寻亲”的合作模式是传统救助工作的创新,既提高了工作效率,实现了高效快速寻人的目标,又减少了寻亲家人的焦虑紧张时间,让更多走失的人得以早日回归家庭、与家人团聚。下一步,市救助管理站表示,将继续完善、探索、创新多元化的救助寻亲模式,动员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助力流浪人员早日回归温暖的港湾。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河南日报 

Copyright © 2011 今日汝州智慧全媒体数字报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汝州市老二门街南段   邮编:4675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