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当年带领梁家河村民建的陕西省第一口沼气池。
抱着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的虔诚心态,我认真仔细地读完了《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这本书。读完之后对我的触动非常大,主要有两点体会。
第一点,是习近平总书记自强不息求上进的精神风貌。习近平总书记15岁到22岁这段人生中的青葱岁月,都是在梁家河插队度过。放到现在,正是高中和大学在校生的年纪。在相仿的年龄段里,当我们还在学校这个温室和象牙塔里面安然学习成长的时候,习近平就已经上山下乡到陕北农村这个广阔天地中,去接受社会生活的洗礼和锤炼。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陕北农村生活贫困艰苦,每天吃的是糠咽菜、糠团子,在这样物质贫乏的艰苦环境下,每天还要参加修梯田、打坝、挑粪等大量、繁重的体力劳动。但即使是这样,每个夜晚,习近平仍坚持在如豆般火光的煤油灯下苦读至深夜,甚至在下地干活、出门办事时,口袋里、包里都装着书本,利用劳动间歇坐在田间地头再看一会儿书,拿出字典再背一个字的含义。
习近平在逆境中不随波逐流,他自强不息,不断学习上进,他的好学上进是不带功利色彩的。在政治清明、国泰民安的今天,学生们可以通过努力学习考上一所好的大学,以进一步追求更加美好的未来,而习近平在那个时代是不具备这样的条件的。身为“黑帮子弟”的他,提干、招工、入伍、上学,都是不可能、也不敢想的事情。别人是从零开始,而习近平要从负数开始。在前途渺茫,看不见希望的时候,他仍然执着前行,先后写了8份入团申请书,10份入党申请书,最终成长为一个饱尝人生酸甜苦辣,胸怀为民谋福利的有志青年!
第二点,是习近平总书记踏实肯干为人民的朴实作风和伟大情怀。陕北农民,尤其是梁家河、赵家河村民,对插队知青习近平的一致评价是“公道正派;踏踏实实、敢说敢做敢担当;群众需要什么,近平就干什么”。一个比较明显的例子就是,生产队其他干部开会讲话,下面的群众拉话聊天、纳鞋底子、打瞌睡。而习近平开会讲话,下面的群众就听得津津有味,认认真真,因为他讲得特别实在,和群众密切相关,所以群众发自内心地想听。
习近平从修厕所这样的小事动手做起,到当上村支书后带领社员修沼气池、打坝、打井、建铁业社、缝纫社、磨坊、代销店等,都是实干精神的生动体现。
习近平在十五六岁的年纪到农村,闯过了跳蚤关、饮食关、劳动关、思想关,适应了农村,做好了一辈子扎根农村,当一个农民的思想准备,并在农村干出了一番成就和事业,系好了他自己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这为我们当代青年人树立了一个很好的榜样!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们青年人当以青年习近平为榜样,扎扎实实干事、踏踏实实做人,立足工作岗位,安下心、扑下身、扎下根,自强不息求上进,踏实肯干为人民。作为法院干警,我们更要时刻牢记党和人民赋予的神圣使命,肩扛公正天平,手持正义之剑,以实际行动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