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住过的土窑洞
习总书记曾说过:“现在,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将来,青春是用来回忆的。”当读完《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这本书后,我才真正理解了习总书记讲这话的内涵。
1969年初,不满16岁的习近平响应毛主席“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号召,顶着家庭背景的巨大压力,去最苦的地方延川县梁家河村一待就是7年。他先后攻克跳蚤关、饮食关、生活关、劳动关、思想关这五大关。在个人处境极为艰难的条件下,先后递交了8份入团申请书、10份入党申请书。在艰苦的环境中,他仍始终保持着对知识的渴求,对进步的追求,对党的事业的执着。习近平在这7年间,与村民们一同修公路、建沼气、打坝挑粪,用7年的光阴为当地老百姓做一切实事,心系于民。同样也是这7年,成了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和实践的历史起点。
如今我们生活的城市环境与习总书记的7年知青岁月相比,确实舒适也安逸。我很庆幸,能够成为城市环卫管理工作中的一员,能够与我的“战友们”一起选择环卫、扎根基层、锻炼自我、服务社会。我很庆幸,有机会去践行习总书记是如何为人民服务的。我很庆幸,有机会去感悟在从事繁重体力劳动的同时,不忘记学习和思考那一份博大情怀以及把读书当成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工作责任的精神追求;学习习总书记不畏艰难、百折不挠的顽强意志和志存高远、救世济民的赤子之心。我们必将在汝州这座美丽的城市里磨炼坚强的意志、顽强的品格以及遇事处事的能力,自强不息,奋斗不已。
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青年习近平坚定不移的理想信念、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坚强不屈的奋斗精神是当代青年最好的榜样和教材。我很庆幸生活在一个有梦想可以做,还可以通过自己双手的辛勤努力去完美实现的美好时代。我坚信,每一个有理想、有责任、有担当的当代青年人心里都住着一个如青年习近平般的“年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