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宋乐义 通讯员 张中臣 张旭龙)“谢谢!谢谢!没有党的关怀和大家的帮助,我们家就没了。”杨楼镇赵沟村贫困户任栓正紧握着村支部书记任现民的手感激地说。“有党和政府,有好心人的帮助,咱们一起努力,一定会渡过难关,生活也一定会好起来!”任现民说。
今年37岁的任栓正因遗传性疾病在2013年左右丧失劳动力,瘫痪在床,生活不能自理,次子任佳旭天生智障,不会说话。绝望之下,妻子张艳利于2015年离家出走,全家靠年过七旬的父亲任怀亮苦苦支撑,年仅12岁还在上小学的长子任晨旭也懂事地帮忙照顾。
2016年,任栓正被定为赵沟村的贫困户。镇扶贫办、帮扶干部及村“两委”干部经常到家里嘘寒问暖,并组织邻里给他家缝衣做饭、做家务,并多次商讨对他家的精准帮扶计划。2017年底,任怀亮突然撒手人寰,全家的生活顿时无人照看。这一家人的日子今后怎么过?难题摆在了镇、村干部及帮扶人员面前。
当时研究提出了两种方案,一种是想方设法找到任栓正的妻子张艳利,劝其回家照顾家人,使其有一个完整的家。第二种是将任栓正及其子送敬老院,使其有一个生活的保障。经过讨论,第一种方案列为最优选项。
于是,镇、村安排专人到任栓正妻子张艳利娘家做思想工作,经多次联系劝说,2018年春节前冒雪进山将张艳利接回,并安排专人帮忙收拾房屋,安装电线,购置生活用品。
2018年初,正在上初中的任晨旭萌生了不上学的念头。孩子是家里的希望,不上学以后这家人怎么办?村组干部急了,通过多次奔波、劝说,解决了孩子的顾虑后,任晨旭又回到了学校。在上学之余,他有空就在家帮忙照顾父亲和弟弟。
看到曾经快要垮掉的一家人如今生活慢慢有了起色,赵沟村群众提起扶贫工作的成效,都不禁感叹:“要不是扶贫干部上心,那家人生活真不知道怎么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