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念燃在身边学会为自己撑一把伞精明的阿三
第03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3813期:第03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5-08-18

学会为自己撑一把伞

兰晓辉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早晨准备上班时,听到外面哗啦啦下起了雨,于是拿起女儿放在她门口行李箱上的那把粉色雨伞。这把伞对于下雨天来说,肯定是有防雨功能的,但因为不是我自己的,总觉得用着不方便。

小时候家里困难,很难买得起雨伞,更别说每人一把雨伞了。下雨时候上学,若是能打一把伞,那是非常自豪的一件事。但即便是个小小的愿望也很难实现,所以只有羡慕别人的份儿了。

几十年间,一则在小学语文暑假作业上读过的和伞有关的故事,一直不曾遗忘。故事是这样写的:古时候一个家境比较富裕的学子到外地去求学,因为下雨了没有伞,给家里人写信让给他买一把伞,结果把伞字误写成了“命”字。他的父母看到信后,上面写的是“别人都有命,只有我没命,要想让我有命,赶快拿钱来买命,要不然我就没命。”这可着实把他父母吓着了,连夜带了钱去给他买命,到了一看他好好的,一问才知道他是要买伞。这则故事是教育人们要认真学习,别因为自己的粗心闹出笑话。不过故事里的伞对一个人的重要性,在雨天就彰显得淋漓尽致了。

还记得高中时期,学校还让走读。某天下大雨,我带了一把雨伞上学,临近放学时同学问我中午回不回家,说我若是不回家的话,她想借我的伞用一用。当时想着自己中午不回家了,便把伞借给了同学。谁知中午吃过饭雨突然大了起来,比上午雨还大。无奈我只有冒雨跑到宿舍,衣服也被淋湿了。那次,我为自己不能更好地预判未来几小时的天气而懊恼,为同学的精明而生气,为自己顾了面子湿了衣服而后悔。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岁月的长河中,我已不记得用过多少把雨伞,也不记得它们的归宿。只是前年“世界献血日”我去献血的时候发的那把褐色雨伞被女儿遗忘在了郑州的一个理发店里,总是感到遗憾。倒不是那把雨伞有多漂亮或者多贵重,只因有纪念意义在里面,就多了几分喜欢。刚开始的时候总是看见别的雨伞都要提起此事,后来说多了女儿不乐意,慢慢也就不再提了,但遗憾却一直在。

现在我用的是多年前买的一把自动雨伞,可以防雨、防晒两用。摁一下雨伞下面的开关,砰的一声就打开了,收的时候摁一下开关,伞先是合起来了,再用手往下压一下,才是彻底收拢了。价格不贵,用着挺顺手的。

我居住的小城位于河南中西部,属于典型的北方天气。一年里下雨的时候并不多,连阴雨天气更是少,所以这把伞被使用的机率也小,夏季的时候多穿防晒服戴防晒帽,基本上也不用伞。

在我们国家,东汉时期造纸术发明后,有了在伞面涂桐油的油纸伞,伞才具备了防水属性。到唐代,雨天打油纸伞已是随处可见,宋朝出现了绿色油纸伞,清朝出现了黑布伞。当然,直到清代,关于伞的使用才比较随便。在此前,丝帛伞都是禁止民间使用的。

有人把伞当作一种配饰,甚至防身工具。这确实是可以理解的。一把精美的雨伞,无疑也是一道亮丽的风景。那种有着长长的尖头的雨伞,偶然情况下则会成为人们防身的工具。

还看到其他一些对伞的介绍,说伞是暗送秋波眉目传情的一位好帮手,这倒是饶有兴趣的。说的是欧洲的“古风”:伞与扇子、丝巾、手帕一样,隐蔽又谨慎,不会被大众发现,于是逐渐成为欧洲女士暗送秋波的调情工具,当你被带着蕾丝伞的女性吸引之时,会意“伞语”就显得尤为重要。

左手拿伞:第一个十字路口见。

右手拿伞:跟我来。

左手抬起伞:希望与你相识。

右手抬起伞:你符合我的心意

放在左肩:你太粗鲁了。

放在右肩:你可以与我说话。

把伞关闭:我想和你说话,很喜欢你。

把伞掉在地上:我爱你。

伞尖放在嘴唇:你爱我吗。

把伞折起来:无需你的陪伴。

把伞放在左脸颊:不是。

把伞放在右脸颊:是。

用伞打手:我现在非常不高兴。

伞柄向左摆动:我已经订婚了。

伞柄向右摆动:我结婚了。

伞轻轻敲打下巴:我爱上了另一个人。

伞柄轻触嘴唇:来吻我吧。

用伞扇风:介绍一下你自己的情况。

旋转伞:小心,有人盯上咱们了!

这一系列暗语,把我看得一愣一愣的,这要是对方记错了会错意了可怎么办?又感叹:好在这不是中国人的“古风”,就让浪漫的欧洲人继续他们的浪漫吧。

作家张爱玲在散文《雨伞下》中,说到过这样一个寓言:下大雨时,有人打着伞,有人没带伞。没伞的挨着有伞的,竭力想钻到伞底下去躲雨。可是雨顺着伞的边缘不断流下来,反而比外面的雨来得更加凶猛。到最后,挤在伞沿下的人,不仅没躲到雨,头发和脖子都被雨水淋得稀湿。

在风雨来临时,我们都希望有人能为我们撑起一把伞。然而,即使别人的伞再大,也不一定能为你遮风挡雨;别人的屋檐再广,也不一定有足够的空间容纳你。

特别喜欢一句话:“若无人为你撑伞,也愿你有听雨的心情。”因为这不仅是一种生活态度,更是一种生命的智慧。这是对生活最好的回应,也是对自己最大的尊重。

生活无法预判,总有这样那样的意外,让我们措手不及。既知无力抵挡,不如接受它,然后迅速调整。下雨了就打伞,没有伞就找处屋檐,如果屋檐也找不到,那就努力奔跑。物来顺应,方能未来不惧。我们都在努力奔跑,我们都是追梦人,没有伞的时候,一定要学会为自己撑伞。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河南日报 

Copyright © 2011 今日汝州智慧全媒体数字报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汝州市老二门街南段   邮编:4675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