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片来源网络
立秋,时值八月的金风玉露,天地之间,似乎有一种静谧的和谐,仿佛自然万物在经历了夏日的奔放后,开始向内敛与沉稳过渡。
立秋养生,重在阴阳相和、固本培元。
首先要养肺润燥,调节情志。中医认为,秋属金,与肺相应,因此立秋养生以养肺为先。可通过食用杏仁、白萝卜、莲藕等食物来润肺养阴,增强抵抗力。
正所谓“秋已立,暑难消”。立秋时节,早晚温差逐渐增大,直至秋分,身体容易出现“温燥”。此时,空调、冷饮等寒湿邪气容易侵袭人体,使人出现感冒、腹泻、腹痛等不适症状。偏阳虚、寒湿体质的人群,可通过艾灸养阳除湿,增强体质。
立秋是“贴秋膘”的好时机,但应注意适量,以免引发肠胃负担。应选择瘦肉、鱼类等易于消化的蛋白质摄入,搭配新鲜蔬菜,补充营养、增强体质。
立秋还是进行适度锻炼的好时节,可选择晨跑、散步、太极等舒缓运动,增强体质的同时,也有助于调整呼吸,促进肺部健康。
立秋如何正确养生?
1.调整饮食补阴津
入秋后燥令当时,天气干燥,应多吃些滋润的食品,如银耳、百合、蜂蜜、核桃、芝麻、梨、荸荠、薏米等,既清热又润燥。秋属金主肺,酸入肺,立秋后,在饮食上要“增酸”,可进食苹果、葡萄、山楂、柚子等偏酸、多汁的水果。
2.早卧早起精神好
《黄帝内经》有云:“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立秋后三个月,是阴阳之气较为平均的季节,气温下降,寒气上升,但地表的热气尚未散尽,所以要早睡早起,适应季节变化及时调整作息以保证健康。
3.适当运动强体质
凉爽舒适的天气正是锻炼身体的黄金季节,适当运动对增强体质很有帮助,如爬山、慢跑等运动不仅可以增强血液循环,还可以改善心肺功能。
4.针刺艾灸可防治
对于过敏性鼻炎、肠胃炎等秋季多发疾病,针刺、艾灸、穴位贴敷、中药封包等中医疗法可有效起到预防治疗作用。
三款代茶饮润肺健脾防秋燥
立秋代茶饮宜“滋阴润肺防秋燥,健脾和胃化湿浊”。
百合桑叶菊花茶百合3克、桑叶3克、菊花3克,开水冲泡,代茶饮用。
百合性微寒味甘,入心肺胃经,可养阴润肺、清心安神、补肺阴清肺热、养心阴清心热、养胃阴清胃热;桑叶性寒味甘苦,入肺肝经,可疏散风热、清肺润燥、平抑肝阳、清肝明目、凉血止血;菊花性微寒味辛甘苦,入肺肝经,可疏散风热、平抑肝阳、清肝明目、清热解毒。三药合用,可滋阴润肺,清热利咽,是秋季养阴清燥、润肺生津,预防秋燥的保健饮品。尤宜于秋燥明显、口干鼻燥、咽干咽痒的人群饮用。
百合茯苓陈皮茶百合5克、茯苓5克、陈皮5克,开水冲泡,代茶饮用。
百合补肺阴清肺热,养心阴清心热,养胃阴清胃热。茯苓性平味甘淡,入心脾肺经,可利水渗湿、健脾和胃、宁心安神。陈皮性温味辛苦,入脾肺经,可温胃散寒、理气健脾、燥湿化痰。尤宜于初秋肺燥上火、脾胃虚弱者,兼有痰湿。此茶性味平和,脾肺同调,温化而不热,祛湿而不燥,立秋时节饮用为佳。
桑叶麦冬陈皮茶桑叶3克、麦冬5克、陈皮3克,开水冲泡,代茶饮用。
桑叶疏散风热、清肺润燥;陈皮理气健脾、燥湿化痰。麦冬性微寒味微苦甘,可养阴清热、生津止渴、清心除烦安神。三药合用,清宣温燥,润肺止咳,口渴、咽干、鼻燥者可饮用,以祛立秋之温燥袭肺。
木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