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日,烈日炙烤着汝州大地,室外温度高达37℃,但在焦村镇水沟村的村民苏志强家中,虽然房屋简陋但却干净整洁,卧病在床的苏母所在的房间室温时常保持在26℃左右。
“父母养我小,我养父母老,这是每个做子女都应该尽的义务。”这是退伍军人苏志强4年来无微不至照顾瘫痪在床母亲的朴实话语。
在水沟村,提起苏志强一家人,村民们都会说一句:“大孝子,十里八乡都难找。”

照顾母亲
今年46岁的苏志强是一名退伍军人,1998年退伍后一直在新疆一处建筑工地开铲车。2020年,在家照顾瘫痪母亲的父亲突然患病,苏志强收到消息后立即辞去工作,回到家中和哥哥苏志斌一起,轮流照顾双双瘫痪的父母。
“父亲当时得的是肺病,吃不下去饭,身体无力,虽然我们尽心照顾但是不到半年就去世了。”提起父亲的离世苏志强难掩心中的难过。
“父亲以前辛苦一辈子也没出过远门,为了让他不留遗憾,我和哥哥商量分开照顾。我在家照顾母亲,哥哥带着父亲出去旅游。”苏志强告诉记者,在父亲离世前哥哥苏志斌开车拉着轮椅带着他到苏州、登封等地旅游了一个月,回来后不久父亲就安详离世。
“2021年底,母亲再次脑梗复发后,就彻底瘫痪在床,生活完全不能自理了。”父亲离世后,苏志强与大哥、大姐商议,主动承担起全职照顾母亲的重任。大哥提供经济后盾,姐姐每周回来帮忙一天,而他则日复一日地守在母亲身边。
每天清晨起床后,苏志强第一件事就是查看母亲的情况。定点喂药、按时喂饭、测量血压、更换尿垫、擦拭身体……这些琐碎的事儿,他做得一丝不苟。为了方便夜间照料,他在母亲床边支了一张小床,每天晚上都守在母亲身边。
“母亲床上铺的有充气床垫,我每天要为她翻身两次,一日三餐都是用针管打流食。不管是面食还是肉食,做好饭后都要用搅拌机打碎,再通过注射器喂给母亲,并且每天还要定时给母亲清理粪便袋。”提起照顾母亲苏志强说:“我小时候生病,老娘总是无微不至照顾我,现在她不会动了,照顾母亲是我应该做的。”
自从苏志强全职在家照顾母亲后,妻子涂艳红便外出务工,承担起养家的重任,苏志强既心疼又觉亏欠:“她为人比较开朗,对我在家照顾俺老娘这事毫无怨言,我对她是有愧疚的,一个女的在外打拼非常辛苦。”
当谈及苏志强4年来照顾母亲的坚持,涂艳红却坦言说:“我很佩服他的坚持,他是一个孝子,他不光对自己的父母孝顺,对我娘家母亲也很孝顺。我常年在外打工,他也会经常性带着礼物去看望我母亲,跟亲儿子一样。”
在水沟村,提起苏志强,“孝子”就是他的标签,村民们都会竖起大拇指。当天下午,在苏志强家串门的村民李凤菊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志强非常细心,他娘在里屋‘哼’一声,他都赶紧跑到跟前看看是什么情况。全村人都知道他们家的事,这是真孝顺,这要是放其他家庭,老人都不可能活这么长时间。老人也是有福气,几个孩子都很孝顺。”

苏志强为母亲准备晚饭
“能把老人照顾得这么周到,很多人都办不到,来他家里串门,屋里从来都是干干净净的,没有任何异味,他们姊妹几个经常给老人擦洗身体,要不然躺这么久身上早就生褥疮了。”村民许怀昌也搭话说,苏志强姊妹几个很团结,从来没听说因为照顾老人发生过矛盾,他们这一家是村里公认的模范家庭。
当问及4年来一直坚持照顾老人是否感觉辛苦时,苏志强微微一笑说:“辛苦是肯定的,但是想到母亲一直躺在床上的痛苦,我总感觉自己做得还不够。她把我们养大,我们就应该用心为他们养老。”
从保家卫国到孝老爱亲,从守护小家到温暖邻里。“当兵时保家卫国,退役后孝敬父母,这都是本分。”苏志强把自己这句话化作了日常行为。
谈及对未来的打算,苏志强稍作停顿说:“这个我还真没想太多,我身边就一个女儿,现在也已经出嫁。对以后,我就想先把老娘照顾好,等她百年以后再做自己的打算。”
人间职责之路,并非皆在远方激荡山河。苏志强以四年光阴,默默守护方寸病榻,将孝心化作无微不至的细节行动。那床前“哨位”之上,他依然如战士般庄严履行着无声的承诺,将平凡伦理升华为一种可触可感的神圣:人子之责不在惊天动地,而在使至亲病弱之躯,永远浸润于尊严与暖意的无声之海。
宋乐义 黄耀辉 杨德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