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血达人”马冠魁毛泽东离京巡视纪实《宗教事务条例》知识亮家风 晒家训图片新闻简 讯教育的担当精神
第04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2085期:第04版 本期出版日期:2018-04-13

教育的担当精神

———从《非物质文化遗产———汝瓷技艺》读本谈起

彭忠彦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戊戌年新春伊始,市向阳小学校长宁小萍主编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汝瓷技艺》面世。该书由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发行,是河南省青少年综合实践活动特色读本其中的一册,主要讲国家非物质遗产———汝瓷技艺。内容包括汝瓷的历史沿革、继承与发展、制作流程、工艺特点、审美鉴赏等,直观生动,浅显易懂。这是截至目前我市教育系统公开出版的唯一一本乡土校本教材,体现了主编者的教育担当精神。

“铁肩担教育,笑脸看未来。”在国家强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战略背景下,培养和提升青少年尤其是中小学生的创新能力是百年大计,关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青少年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工作,2015年,教育部联合有关部门下发了《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要求“各地各校可结合实际在地方和学校课程中加强劳动教育,开设家政、烹饪、手工、园艺、非物质文化遗产等相关课程。”由此,《非物质文化遗产———汝瓷技艺》读本应运而生了。其实,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汝瓷技艺》读本编著之前,宁小萍已在她所主政的小学开展了一系列的劳动实践活动。带领学生走进汝瓷厂参观,倾听汝瓷开窑时的绝妙音乐,并让学生动手揉泥、练泥,在手拉坯师傅指导下学习拉坯技术。后来她还在校园内建起汝瓷生产实习车间,让学生们释放天性,动手制作别出心裁的汝瓷作品。这些有益的尝试,为她编著《非物质文化遗产———汝瓷技艺》中的“实践篇”打下了基础。

贝多芬曾说过:“智慧勤劳和天才,高于显贵和富有。”每个学生的身上都蕴藏着巨大的潜质,关键在于教师如何去发现和开发。记得上世纪九十年代读过一份西方某国家职业教育的资料:学生自幼入学没有教材,教室就是一个偌大的“车间”,学生的天性随意在里面挥洒,或钢琴画笔,或锤子剪刀……五花八门,应有尽有。爱好是最好的老师,天分是成才的基础。教师在观察中发现每个学生的爱好和天分后,区别对待,重点培养,每个学生都有一门专长,可以走向社会独立谋生……

借鉴国外的教育经验,观照我们“纯粹”的书本课堂教育,检验学生的视野和动手能力,不能不令人反思。且不说远的,就说我们这些半路进城的农家子弟,自己的红薯屁还没放净,而自己的儿女就闹出了要到树上去摘红薯的笑话了。一个学生从小学到大学,为应付考试升学,在高深围墙的校园内死读书、苦读书,书本成了他们唯一的“食粮”,课堂成了他们唯一的天地。劳动的荣光,野外的风景,自然的造化;动物的世界,植物的王国,生活的情趣……似乎都与学生无缘。法国作家、昆虫学家法布尔在《昆虫记》中写道“如果科学肯放下架子让孩子们也感到亲切,如果我们的大学军营考虑在死书本之外再增设活的野外学习,如果官僚们颇有好感的教学大纲套索不把有志者的首创精神扼杀干净,那么,自然史就能将不知多少美好善良的东西印在孩子们的心里!”

教育应重在启迪学生的智慧,发掘学生的天性,塑造学生的灵魂,激活学生的想象,激励学生的创造,培植学生的专长。乡土教材《非物质文化遗产———汝瓷技艺》,引领孩子们走进陶瓷世界,让孩子们到工厂中去,到五彩斑斓的生活中去,在实践中满足他们的天性,开发他们的潜力,肯定他们的首创,培养他们的专长,这无疑是一个良好的开端。

“我们留什么样的世界给后代,关键取决于我们留什么样的后代给世界。”深化中国教育改革,使学生走向全面的素质教育,培养和锻造勤奋学习、自觉劳动、人格健全、道德高尚、敢于创新的复合型人才———这是我们共同的精神担当。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河南日报 

Copyright © 2011 今日汝州智慧全媒体数字报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汝州市老二门街南段   邮编:4675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