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开展节能课
节约是中华传统美德,引导祖国的花朵爱惜点滴资源,更是每一名园丁不可推卸的责任。近年来,作为育人的重要阵地,市九中多举措开展各项教育活动,引导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积极践行低碳环保理念,争当“环保小卫士”,共建绿色、美好校园,营造崇尚生态文明的良好社会氛围。
“我们认为校园文化环境对学生的行为习惯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就打造了一系列环保主题的校园文化景观。你看,这一块展示的是学生优秀的环保作品,如手抄报、绘画……”市九中办公室主任李晓盈介绍说。据了解,该校在校园内设置了多个节约宣传栏,定期更新节水节电、节约粮食、垃圾分类等方面的知识和资讯,在教学楼的走廊墙壁上,张贴着环保标语和名人名言,时刻提醒学生注意环保,还利用校园广播、电子显示屏等宣传阵地,播放环保公益广告、环保小常识等内容,让校园内处处洋溢着浓厚的节约氛围,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感染和熏陶。
在环保教育方面,该校通过学科融合的教育方式,推动学生环保意识的提升。在语文课堂上,老师们通过解读《悯农》等经典诗词,引导学生感受粮食的来之不易,体会农民劳作的艰辛,从而激发学生珍惜粮食的情感。班会课上,教师借助实验、案例分析等方式,让学生了解水电资源的形成、现状以及浪费带来的危害,同时详细讲解垃圾分类的标准、方法和意义。例如,在讲解水资源时,地理教师通过展示全球水资源分布地图以及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的数据,让学生直观感受到水资源的匮乏,深刻认识到节水的紧迫性。
在节约教育方面,该学校定期举办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在参与中增加环保意识。在每月的班会上,组织开展“节水节电金点子”征集活动,鼓励学生开动脑筋,想出各种实用的节水节电方法。同学们积极响应,提出了如在水龙头上安装节水器、利用太阳能为教室照明等富有创意的点子。组织开展“光盘行动挑战赛”,以班级为单位进行比拼,记录每天的光盘人数。对于表现优秀的班级,学校颁发“光盘之星”,激发了班级间的竞争意识,有效减少了校园内的粮食浪费现象。在垃圾分类宣传活动中,该学校举办了垃圾分类知识竞赛,涵盖垃圾分类常识、实际操作等内容。同学们通过参与竞赛,不仅加深了对垃圾分类知识的记忆,还提高了在日常生活中准确分类垃圾的能力。
该校副校长武振军表示,节约教育不仅仅局限于校园,还需要家庭的积极配合。学校通过家长会、家长学校等渠道,向家长宣传环保理念,分享环保教育经验,呼吁家长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还组织开展了一系列家校共育活动,如“家庭环保日”。每月设定一天为“家庭环保日”,要求家庭成员共同参与节水节电、垃圾分类等环保行动。学校还鼓励家长带领孩子参与社区的环保志愿活动,如垃圾分类宣传、环保公益讲座等,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进一步增强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通过家校合作,形成了强大的教育合力,共同推动学生环保行为习惯的养成。
“通过以上多方面的努力,市九中在节水节电、节约粮食、反食品浪费以及生活垃圾分类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学生们的环保意识明显增强,良好的环保行为习惯逐渐养成。在未来的教育工作中,我们将继续探索创新,不断丰富环保教育的内容和形式,为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和环保意识的新时代人才而努力奋斗。”该校校长赵万民说。张亚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