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来临,中小学生儿童溺水事故进入高发期。安全无小事,确保孩子们的生命安全,防溺水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遍布城市乡村的湖泊、河流、水库、堰塘、沟渠等水体,极易吸引少年儿童去戏水。虽然暑期青少年溺水事故已是老生常谈,但令人痛心的是,这样的悲剧仍防不胜防,几乎“年年上演”,成了一个可怕的“恶循环”。
如何筑牢防溺水“安全网”,打破这个“恶循环”,成为摆在全社会面前的重要课题。
为确保孩子们安全度夏,我市多举措做好防溺水工作。制定预防未成年人溺亡专项治理工作方案,严格落实重点水域安全监管巡查防控责任制,加大汛期防溺水工作力度;加强汛期防溺水宣传教育,在河道沿岸重点部位、重要河段、村庄主要路口及沿河中小学做防溺水宣传,悬挂宣传横幅200条,张贴防溺水宣传通知及溺亡宣传教育图片800余张,严格实行24小时值班巡查制度,组建安全巡查小组,加强日常水域巡查,及时劝离下水垂钓、游泳等人员,努力遏制溺水事故的发生,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
防溺水重在防。我市相关部门压实责任、密切配合、精准发力,建立常态化防溺水工作机制,严格落实防范举措,加大人防、物防、技防等要素的投入与保障,并加大对重点时段、重点水域的巡查力度和巡防频率;整合志愿者积极配合村、社区开展工作,形成防溺水工作的强大合力;进一步细化完善应急处置预案,确保一旦发生溺水事件能第一时间快速反应、科学处置。
少年儿童溺亡频发,不仅是家庭之痛,更是社会之痛。严防因游泳带来安全事故的发生,需要学校、家长和社会各方联动,综合施策。一方面,广大家长要真正承担起监护责任,不管多忙,都要多抽出时间关心孩子,切实承担起看护责任,多提醒、勤嘱咐、常陪伴,让孩子的活动始终在自己的视线范围内。另一方面,学校在日常教育中,应把防溺水安全教育作为重点内容,多讲擅自游泳的严重后果,用事故实例予以警示,让安全意识融于学生的血脉,安全知识入脑入心。相关部门也积极担当,在可能引发儿童溺亡的江河、溪流、水塘、水库、河道、沟渠等地方设立完善的防护设施、警示牌等,筑牢安全防线。
防溺水工作是一项系统工作,涉及社会、学校、家长等方方面面。筑牢防溺水“安全网”,须下足“绣花功”。为此,我们要建立起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安全网络,形成全员发动、全面推进、立体防护的态势,构筑起全社会参与“安全网”,让祖国的花朵远离危险、健康成长。
生命无价,一次溺水,一场悲剧。让我们共同携手,为孩子们的生命安全保驾护航,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撑起一片安全的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