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封来自败诉方的感谢信,没有胜诉的欢呼,却比任何赞誉都更能诠释司法的深层力量。这份力量,不在判决结果的“输赢”里,而在案件处理过程中对事实真相的坚守、对当事人的尊重,以及法律条文之外那份温暖人心的责任担当。
近日,钟楼人民法庭张强伟法官受理了一起涉6名残疾人劳动争议案件,尽管当事人的诉求最终因超过仲裁时效未获支持,但从案件受理到最终判决,张强伟的每一个举动都彰显着司法的温度与力量。他从一次次耐心倾听劳动者的心声,用通俗语言拆解法律条文,到奔波多地查清事实,在判决中清晰认定客观事实;从严谨作出裁判,到持续开展判后释法,张强伟严谨细致的办案过程、真诚耐心的沟通态度,让当事人在败诉后主动致信感谢。这封信背后是他们对司法公正的认可,对“被重视、被尊重”的真切感受。
司法的力量,从不止于强制约束的威严。它更像一束穿透迷雾的光,以专业拨开当事人心中的疑云,以真诚消融对抗的坚冰———即便败诉离场,人们也能清晰触摸到法律的边界,在每一个说理的细节里,感受到公正流淌的温度。那些写在信上的滚烫谢意,正是最生动的注脚:司法从来不是冰冷的条文堆砌,而是能在严谨中显温情、在坚守中赢民心的桥梁。它让法律被理解,让矛盾被化解,更让司法公信力在每一个具体案件中,真正融入群众的心田。姜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