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伤人,责任归属何方?2025年暑期实习生法治大讲堂开讲减肥无效要求退款看法院怎么判开展规范涉企行政执法集中问卷调查让法治种子播心田警方提醒:警惕涉学生群体新骗术与法同行路青春见习时败诉方感谢信里,藏着动人的司法力量看望慰问派出所一线民警
第03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3794期:第03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5-07-15

警方提醒:警惕涉学生群体新骗术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近期发现有诈骗分子以“招聘兼职客服”为幌子,专门瞄准放暑假的学生群体,诱骗他们成为电信诈骗的帮凶,警方提醒广大家长和学生一定要提高警惕。

近日,14岁的中学生小雨(化名)想在暑假找份兼职工作,增加社会实践经历也赚点零花钱。很快,一陌生人通过Q Q联系小雨,自称公司急招一批线上客服助理,工作内容非常简单,就是帮忙群发一些短信。“薪资待遇非常优厚,按条计费,发一条短信一块钱,多劳多得,熟练的话,日结150不是问题!当天就能到账。”

对方的介绍让小雨很动心,当即就同意了。紧接着,对方给小雨发来一份视频教程,要求小雨按照其提供的手机号码名单,通过自己或父母的手机号,把一条“你的物件已经到一个半小时了,打你电话一直不通。回电话……”的短信群发出去。

涉世未深的小雨以为就是份简单工作,却没想到自己成了诈骗分子的传声筒。发了几十条短信后,小雨越想越不对劲,害怕是骗人的勾当,赶紧停止。

据市公安局反诈中心介绍,进入暑假以来,我市警方已发现多名未成年学生被诱骗发送电诈引流短信,小学、初中、高中学生都有,最小11岁,最大17岁,且呈蔓延趋势。骗子通过Q Q、微信等社交平台,发布招募兼职客服信息,或是潜伏在各类兼职群中找寻目标,诱骗学生帮忙群发诈骗短信。学生一旦干上这样的“兼职”,不仅可能影响自己电话卡的使用和注册,更严重的是已涉嫌参与违法犯罪,需要承担法律责任。从受害者到帮凶,就是一步之遥。

警方提醒广大学生,凡是声称“轻松赚钱”“高额回报”,却要求发送不明短信、链接或提供个人信息、银行账号的“兼职”,都是诈骗。家长们也要关注、叮嘱孩子,看到这类消息一定要当心,切勿被诈骗分子利用。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反电信网络诈骗法》规定,个人电话卡和银行账号都是实名制,大家一定要擦亮眼睛,对有关发可疑短信、拨打陌生电话等暑期兼职,要坚决抵制,避免成为不法分子的帮凶。遇到任何可疑的兼职信息,务必及时与家长、老师沟通或向学校、警方等核实。如发现自己或身边同学被利用,或遭遇类似诈骗请立即报警。

同时,汝州警方也提示广大市民,如收到包含快递包裹回拨电话的短信时,切勿轻易相信去回拨,可通过官方渠道核实快递信息,避免遭受财产损失。如发现疑似诈骗行为,要及时向警方举报。郭营战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河南日报 

Copyright © 2011 今日汝州智慧全媒体数字报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汝州市老二门街南段   邮编:4675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