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庆绍指导学员写字
近日,记者在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河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汝州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胡庆绍的书画室里,见到了正在伏案书写的他。年近六旬的胡庆绍握笔的手依然稳健有力,纸上的字浑厚古朴,一笔一划间透着岁月的沉淀。“练字就是练人,下笔如做人”,说话间,“厚德载物”四个隶书字跃然纸上。而这份对书法的执着与热爱,正是源于父亲胡锡平从小对他的艺术熏陶。
父亲的笔墨启蒙
1966年,胡庆绍出生于王寨乡。他的父亲胡锡平是一名中学教师,1954年毕业于许昌师范,是当地有名的“文化人”。胡锡平不仅书教得好,而且能写善画,吹拉弹唱样样精通。
少儿时期的胡庆绍,生活在一个充满艺术氛围的家庭里。家里有成堆的颜料、纸、笔等书画材料和用具,床底下、窗台上、柜子里到处是成摞成捆的书籍、字帖及画册等,就连二胡、板胡、坠胡、京胡、小提琴、口琴等乐器家里也有近20种。胡庆绍从小耳濡目染,受到了良好的艺术熏陶。
“父亲的书桌上总是摆放着笔墨纸砚,他写字作画时,我就站在旁边看。”胡庆绍回忆道。父亲手把手地教他书法的基本笔法,讲解什么是中国画,什么是西洋画。还教他识简谱,学习二胡和小提琴的演奏技巧,让他从音乐和书画中感受韵律之美。父亲胡锡平的艺术启蒙,为胡庆绍顺利考入高校美术专业奠定了基础。
在胡庆绍看来,书画养心,文学润魂。“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家里的藏书让他早早接触到了文学与艺术的广阔世界。上高中之前,他除了读完四大名著,又读了大量的文学著作,尤其是古典名著。比如《东周列国志》《前汉演义》《后汉演义》《隋唐演义》《说唐》等历史演义类小说,以及《三侠五义》《东游记》《好逑传》《三言二拍》《小五义》等半文言书籍,拓宽了他的艺术视野,滋润了他的艺术灵魂。
从商场到墨海的人生转折
1987年,胡庆绍考入洛阳师范学院美术专业,开始了系统的艺术学习。毕业后,他被分配到某企业子弟学校当美术老师。后来企业效益不景气,他调到汝州卷烟厂工会做宣传工作。后又遇卷烟厂政策性关停,胡庆绍转行做起了销售,成了个体小商户。几十年来,无论身份如何变换,胡庆绍始终未放下手中的笔。“书画才是我的专业,”他说,“那些年奔波劳碌,唯有写字画画时,心才能静下来。”
命运多舛,岁月蹉跎。生活的磨砺,让他的人生经历了起伏,却也让他对艺术有了更深的感悟。他书写的隶书苍劲古朴,行书清朗洒脱,楷书瘦劲有力。他画笔下的牡丹雍容华贵,幽兰空谷自芳,墨竹劲挺洒脱,月季风姿绰约。“生活常常使我身心疲惫,但只要拿起笔,心就静下来了。”在他看来,书画也是最好的减压方式,“不管心中有多少烦恼、多少痛苦,多少忧愁,坐下来写一写、画一画,心情就能平静下来!”
除了书法和绘画,胡庆绍还热爱文学创作。他写的散文,《家乡那片水》《小北河》《老宅》《百岁外婆》等,语言朴实,情感真挚。在《家乡那片水》中,他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记忆中的家乡的小水库,以及水库里发生的许多故事。《老宅》则通过对老宅子的描写,回忆了家族的过往和亲情的温暖,让人感受到岁月的沧桑和生活的厚重。这些文学作品,不仅丰富了他的艺术表达形式,也让更多的人了解到他的内心世界和文化底蕴。
50岁以后,胡庆绍开始专注于书画艺术事业。他博学多才,阅历丰富,除了在洛阳师范学院学习,还先后于中国书画函授大学书法专业、郑州大学新闻专业(函授)、河南省书法家协会培训中心、中国书法家协会培训中心学习。他还爱好摄影,在上高中时就有照相机,至今用的是第七台照相机了。但是,胡庆绍说要学会放下,学贵以专。“自己的专业是书画,其他方面不过是闲情偶寄,不必耗费太多心力。春秋时期大音乐家师旷,为了专心研究音乐,居然用艾草熏瞎自己的眼睛,就是这个道理。”
近年来,他潜心学习书画,尤其擅长隶书,作品多次入展“2022中国书法·年展”、“2020中国书法·年展”九届新人新作展,以及全国“青川木椟杯”隶书展、全国“仰韶文化彩陶坊杯”书法篆刻作品展、首届全国“卫夫人奖”书法篆刻作品展等展览。他说:“书画不仅是艺术,更是一种修行。”如今,书画已成为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既是精神寄托,也是修身养性的方式。
砚田耕耘传薪火
最让胡庆绍自豪的,不是他获得的奖项,而是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学生。作为我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胡庆绍深知传承国粹的重要性。他创办的书画培训班,坚持“根基扎实重于速成”的教学理念,从最基本的笔画、结构开始教起,让学生们了解书法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书法是艺术、是文化,”他说,“学书法急不得,要认识到书法的文化内涵,而不是仅仅停留在技术层面。”在他创办的书法培训班里,常有学生一坐就是大半天,专注临帖的样子让他想起当年的自己。在他的悉心教导下,学生们的书法水平不断提高,许多学生的作品多次获奖并在市级展览中入展。
此外,他还常年组织并参与进乡村、社区、学校开展的文艺志愿服务活动,推广书法艺术。“艺术不能只停留在书斋里,要走进大众。”作为市书协副主席兼秘书长,胡庆绍经常组织书法家们下乡进社区。他说,“最难忘的是春节前下乡义写春联的场景。看到乡亲们争先恐后地排队求对联,还能与当地书法爱好者挥毫切磋,那份质朴的热情,再冷的天也让人心里暖暖的。”
无论是给孩子们上课,还是开展书法志愿服务活动,胡庆绍都乐此不疲。他常说,要当真正的书法家,要创作出群众所喜闻乐见的书画作品。在他看来,这才是书法艺术的生命力所在。张沛沛